摘要:《會計實訓》是會計專業課體系中一門最基本的實踐課程,該課程不僅是《基礎會計》及會計專業理論知識的鞏固與訓練,更是培養學生會計專業知識運用能力的關鍵,怎樣讓該實操課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需要對該課程進行有效設計,本文章從該門課程如何上,上什么,怎樣上、達到何種程度等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單項實訓 綜合實訓 崗位訓練 實踐學習 過程考核 結果考核
會計專業是一門專業性強、技術操作要求嚴的專業,尤其是作為會計專業基礎專業課的《基礎會計》學科,是會計專業學生專業入門學科,該課程存在入門難的問題,許多學生在初學該課程時不能很快入門與掌握,而且該課程不僅要學生知道會計是做什么的,更要通過學習掌握會計人員是怎樣工作的,尤其是職業學校的學生,他們畢業后在會計崗位上從事的是最基本的崗位工作,如出納、記賬、制單等會計基礎工作,《基礎會計》理論教學課程更多從理論上傳授給學生會計專業方法,不能讓學生有更好的專業技能訓練,要克服學生懂理論弱實踐的問題,需要通過實踐教學的過程達到目標,良好的實訓教學效果,會讓學生縮短崗位適應期,畢業后很快進入崗位角色,所以《會計實訓》課程不僅讓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有理解與鞏固,更重要的作用在于真正學會運用理論知識,縮短上崗適應的過程,這也是用人單位所希望的教學效果。怎樣讓學生通過實訓過程取得更好的實訓效果,就需要在課程設計中做到如何與實踐結合,讓學生在實訓中有一種真做賬的感受,而不是一種游戲做賬,學生才會認真對待每一筆業務。在《會計實訓》課程教學實訓內容、實訓方式、時間安排,結果考核等方面都要有一個科學體系設計。
1 實訓內容設計
實訓內容安排要讓學生打牢做賬基本功。《會計實訓》做為會計專業基礎課的實踐操作課,一定要做到讓學生通過實訓操作打牢做賬基本功,尤其對職業學校的學生,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一定的靈活性。通過實訓內容的安排,做到“點”要細,“面”要全,點面結合,實訓內容分為單項實訓和綜合實訓兩大模塊。
單項實訓強調的是實訓中的“點”,緊扣會計核算基本流程中的三個基本環節:憑證-賬簿-報表,每個環節的處理上要學生全程動手,處理每一個環節的每一點內容,所有的實訓資料都是學生通過實訓形成的,常見的實訓教學中,實訓材料的安排上通常采取給出一定實訓材料,原始憑證式已經生成的,重點訓練填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而忽視每個環節中資料的相互關聯性。如學生在憑證的填制中如果理論課程的學習會計分錄熟練了,記賬憑證的填制不會是很大的難點,很多學生在憑證的處理環節,從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學生在實訓中不懂讀原始憑證的資料,不知道一份原始單據該填制哪一種記賬憑證,主要的問題在于學生在理論學習過程中基本看到的都是已經給出的表達清楚的原始業務了,但在實際工作中,所有的業務種類都要通過會計人員業務分析與判斷,所以在實訓過程中不僅要學生學會記賬憑證的填制,也要學會原始單據的填制與審核,通過原始憑證的填制可以達到幾個實訓目的,第一,有效訓練了學生分析業務類型的能力,從而更準確填制記賬憑證;第二,鍛煉了學生對原始憑證審核的能力。賬簿處理環節,很多學生對賬簿基本內容登記不會覺得棘手,而對賬簿的開設、結賬、結轉、劃線等細節處理上容易出現錯誤,所以在賬簿環節實訓中除了要訓練學生登記賬簿基本內容的同時,也要訓練他們對開賬、結賬、劃線等實訓方法。會計報表的編制上,對職業學校的學生,重點要訓練他們對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正確編制方法,要讓學生在編制報表過程中學會不同報表之間的內在聯系內容和對應關系,通過單項實訓,扎實每一個環節的業務處理能力。綜合模擬實訓主要訓練學生對完整會計資料處理能力,讓學生對實訓內容有更完整、更系統地訓練,綜合實訓以仿真資料形式完成。
2 崗位工作責任實訓設計
會計實訓教學中更多訓練的是會計核算能力,學生在實訓中會計崗位業務工作能力得到訓練,但很多學生對不同崗位的職責非常模糊,如在憑證填制中,一些學生對相關崗位責任人簽字一欄就不清楚,不知道自己在哪一處簽名,還有一些學生在實訓結束后如果沒有分崗位訓練,就認為會計應該是所有崗位的工作都由一人完成,而我國會計法律制度上對會計內部控制制度方面有明確規定,不相容的職位相互分離的要求,所以在《會計實訓》實踐教學中應該設置崗位分工模擬實訓,以小組分工形式,這種崗位分工實訓可以在單項實訓和多項實訓過程中完成目標,如實訓中,小組設出納、記賬、復核、主管等崗位,角色分工,明確各自的崗位職責與實訓任務,要求每人完成自己的崗位任務,不同崗位互相監督,而且,崗位實行定期輪崗,讓學生分別體驗各不同崗位的工作要求,通過崗位責任訓練,讓學生對學習的過程有一種責任感。
3 實訓時間設計
實訓時間安排要與理論課時間有效銜接。《會計實訓》作為理論課程的實際操作課要充分體現課程一體化的特點,在教學時間安排上要做到實踐學習與理論學習有效結合,實訓課程內容在什么學習階段安排效果最好。單項實訓內容應該要突出項目學習的要求,會計核算的每個環節理論學習后安排實訓內容,安排每一項目的實訓任務,如憑證填制、賬簿登記、報表編制的具體任務要求,要求學生按照要求完成任務。綜合實訓的內容時間安排上應該考慮學生的專業課程的基礎,要求學生有會計專業的相關課程知識,學生才能處理完整一套公司的賬務資料,同時也要考慮學生與崗位能力的銜接,在時間安排上應安排在學生頂崗實習前學期,作為一門獨立專業實踐學習課程,采取仿真資料的形式,學生如臨其境,有一種做真賬的感覺,綜合實訓至少安排一般納稅人企業和小規模納稅人企業完整的兩個公司的資料,要求學生獨立處理每個環節的業務,形成完整的會計檔案資料。
4 實訓結果考核設計
實訓結果考核是檢驗學生實踐學習結果的一項重要環節,《會計實訓》課程考核包括實訓過程考核和實訓結果考核兩部分,總分100分,每個過程考核占一定比重,過程考核占40%,結果考核占60%。每種考核要包括多項考核指標。過程考核主要依據學生出勤、紀律、上課認真態度、小組討論和動手能力、學習能力及合作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采取小組成員互評、組長評價、教師評價等形式。
參考文獻:
[1]陳升杰.對會計電算化的幾點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8(10).
[2]柴美群.會計電算化發展趨勢之管見[J].價值工程,2011(20).
[3]胡燕玲.高職院校電算化會計實訓課程改革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0(19).
作者簡介:
李先芳,女,安徽安慶人,教師,高級講師,會計師,研究方向: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