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立足獨立學院學生成長的實際,組織廣大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既是難得的教育機遇,又是對學校教學和社會發展相結合的一種挑戰,特別是針對90后的年輕學子們,如何將其培養成理論知識豐富,社會見識廣博,實踐能力強,知行合一的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大新的課題,同時又是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主要途徑,本文以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為例,從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現狀,分析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具體措施,從而推動獨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獨立學院 大學生 社會實踐 思想政治教育
1 獨立學院大學生參加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現狀
1.1 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認識不夠,個人意愿不強烈。現代大學生,在家里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在父母的百般呵護下成長,以電子產品為伴,宿舍、食堂、校園、大都市,基本上是他們的活動場所,網絡為他們提供了一切需要的資源,加上現在的快餐文化,形成了不少的宅男宅女。根據教學的要求安排,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是大學課程的必修課程,大學生必須要修滿學分才能畢業。社會實踐是學生與社會接軌的主要渠道和平臺,但是在獨立學院的大學生中,經調研,40%的學生認為參加社會實踐有必要,而真正參加過社會實踐的學生占65%,25%的學生只是為了應付《社會實踐報告》托熟人或找關系向單位蓋實習鑒定章,5%左右的學生對社會實踐表示無所謂。
1.2 大學生社會實踐組織部門觀念陳舊,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隨著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各高校和地方組織都意識到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性。但在實踐的工作開展中,具體落實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這項工作的頭緒多,涉及面廣,比如大學生的工資、保險、住宿、日常管理等。加之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只是階段性,一般都是寒暑假一個多月的時間,組織部門難以協調專人負責社會實踐過程,通常情況下兼職人員較多,一緩緩這項工作就過去了,又將進行新的工作,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1.3 組織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育人理念不強,走形式現象在所難免。在對獨立學院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調研中了解到,55%的學生認為參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是為了得到學分,對在參與社會實踐中沒有太多的印象;30%的學生認為參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是為了在以后的就業和工作中打下實踐操作的基礎;15%的學生認為參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是為了積累更多的社會經驗和人脈資源,讓自己的專業知識能運用到實踐中,體現自己學習的價值。由此可見,在設計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育人功能應進一步加強,否則,走形式的現象就在所難免了。
2 國內外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現狀分析
2.1 國外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現狀分析。社會是教育的大舞臺,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它是一種把科學知識和社會意識結合起來的綜合教育,對受教育者價值觀、責任感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文部省在教學大綱中曾規定:通過良好的集體活動,在謀求身心和諧發展以及個性發展的同時,提高作為集體中一員的自覺性,增強齊心協力建設美好生活的自立的實踐和將來生活的能力。這種活動在指導方法上應不同于教學活動,即大力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因此,對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就更為重要。美國、德國、英國等都在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方面制定了相應的大綱,且效果都比較明顯。
2.2 我國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現狀分析。我國高校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十幾年來共經歷了恢復發展、全面展開、深化提高三個發展階段,初步形成了規模巨大、體系完整、重點突出、社會性強的特點。我國教育部門非常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深入了解國情市情民情,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他們走與實踐相結合,與工農相結合的成長道路,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3 以社會實踐為陣地,打造全新育人文化,提升創造創新能力
3.1 以學生的成長為前提,將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計劃,成為學生在校學習的必修課。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是以工科為主,文、理、經、管、藝協調發展的多學科獨立學院,自創建以來,秉承著“樂教、樂學、創造、創業”的辦學理念,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國際交流合作為平臺,致力于探索“應用型、工程型、創業型、國際化”的人才培養創新模式。所以,一直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將學生的社會實踐作為必修學費納入教學計劃,在教學日程的安排中,學生須在暑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撰寫社會實踐報告或者調研報告,由實習單位作鑒定(單位公章),指導老師審閱合格,方能獲得學分,順利畢業。
3.2 以實施人才發展戰略為目標,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近幾年來先后組織了學生到企業做工、三進三同、帶薪實習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由學工部門牽頭,專門成立社會實踐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方案,將責任落實到具體負責人。認真組織每次社會實踐及三下鄉活動,收集學生的心得體會,召開總結分享會,撰寫調研報告,精選心得體會和點滴收獲被收錄到學院自編文獻《實踐悟真理》一書中。
3.3 以“英才教育”為導向,志愿者服務活動與市民學校相結合,提升學生市民意識。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以實施“英才教育”為抓手,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英才教育分為四個模塊,即將“社團活動、競技體育、藝術修養與實踐和青年志愿者服務”四個方面形成體系。其中,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就是以組織廣大青年學生積極參與志愿者活動中,提高和鍛煉自身能力為主要渠道。學生在英才教育委員會的指導下,以院、系團總支為主要組織平臺,在轄區內建立市民學校,服務于區域經濟。
3.4 以創業教育為平臺,打造創業產業孵化基地,提升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為了以創業帶動就業,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在重慶市高校中首家成立了創業學院,依托地域優勢,打造了創業產業孵化基地、微型創業一條街、創業孵化大廈等。積極探索學生創業之路,邀請成功創業的學生或者企業名人到校作講座,開設創業先鋒班,組織創業設計大賽,積極和地方政府聯系,獲取政策支持,近年來,學院的創業產業孵化基地圓了上百余名學生的創業夢。其中,2013年,《智能視頻監控系統研究》、《智能交通中車輛擁堵檢測與流量統計的關鍵技術研究》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基于神經網絡的分布式Agent協作與決策仿真研究》、《重慶迪賽網絡服務公司》、《重慶印象巴渝土苗少數民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重慶魔方三維動畫制作有限公司》、《合川大學生信息服務交流論壇實踐創業研究》、《重慶立揚車位預約手機軟件有限公司》、《重慶易能者軟件開發有限公司》等獲重慶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以創業帶動就業,創業帶動學生實踐,初見成效。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的育人工作,其中,社會實踐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以實踐體驗樹立學生良好的價值觀,以實踐教學促使學生責任心的增強,以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學生樹立了明確的價值觀,增強了責任心,提升了動手創新能力,無形中為學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導向,一切的常規管理就能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作為獨立學院,積極針對學生的成長特點,做出相應的探索,爭取在加強實踐育人和服務地方經濟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參考文獻:
[1]歐斌.高校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建設策略研究[J].大學生就業,2013/18.
[2]李志義,姜文鳳,朱泓.樹立實踐教育理念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11(21).
[3]韓旭.思想道德教育視野下的大學生社會實踐[D].南京師范大學,2011.
基金項目:重慶市2013年度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渝教宣〔2013〕6號)《獨立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項目編號:13SKT04)。
作者簡介:
秦代輝(1982-),男,重慶土家族人,講師,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管理研究。
劉枚(1982-),女,重慶人,講師,從事高校教育管理,項目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