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年制高職教育要發展必須走特色化道路,因為缺乏特色必然會失去生機與活力、迷失方向,從而失去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因此構建高職教育特色是高職教育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本文從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教育培養目標出發,提出構建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教育特色的方案。
關鍵詞:五年制 會計專業 特色 構建
經過多年的發展,五年制會計專業已為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等行業培養了大批符合職業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正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勞動力充分就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奠定了自己在高職教育領域中獨特的地位,然而五年制高職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其中,五年制高職教育的特色不足、附加值不高、受短期利益驅動明顯,一些學校規??焖贁U大,專業設置過多,課程開設過全,造成辦學規模與辦學能力不匹配等問題,盲目的規模擴張導致了五年制高職教育忽視或弱化了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建設,嚴重影響了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教育的健康有序發展,由于五年制會計專業教育是為社會培養會計技術應用型人才,不是普通高等教育培養的會計理論學術型人才;其所在地方經濟的差異性;社會需求的多變性等,都決定了它必須有自己的獨特性,即特色。如果五年制會計專業教育不找準自己的“獨特性”定位,就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也就不會為社會所接納,其生存和發展的道路就會越走越艱難,為此,以特色立校,這既是適應經濟體制轉軌的客觀需要,也是順應國際化的客觀要求。
五年制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新興的教育類型,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更有自己的特性,即以培養具備與高等教育相適應一些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掌握相應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工藝,以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問題能力人才為目的職業教育,它區別于以培養理論型、設計型人才為目的普通高等教育;也有別于學制較短、技能訓練系統化相對較弱的三年制高專。因此,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教育的特色,應以培養會計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符合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人才培養方案,使培養出的學生具有理論知識夠用、職業能力強、職業素質高等特點。高職教育的要快速健康發展,首先要有正確的發展定位,即走特色化道路,盡管五年制高職教育所在地區的社會、經濟環境不同,它們的發展也就不盡相同,也應形成不同的地區五年制會計專業教育特色,但總體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構建:
1 人才培養體現職業性
五年制會計專業教育要滿足就業需要,就應以職業崗位群的需要為依據制定教學計劃,在進行會計專業崗位能力分析的基礎上,構建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并將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的提高,與地方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相適應,還要面對的技術含量較高的職業崗位群集及其外延和內涵變化,調整相應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通過工學結合,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的教學方法,把專業知識教學和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緊密地結合起來,通過專業知識教育來強化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突出五年制會計專業教育的職業性優勢,在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解決就業問題的同時,更注重學生良好職業素養的培養,通過環境、課程有計劃有目的地熏陶、培養學生良好職業素養——誠信理念、責任意識、團隊精神、敬業品質、創新精神,這可直接增加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2 專業設置符合市場需求性
五年制會計專業設置是教育體系中對市場供需依賴程度最高的教育類別,因此必須引入市場機制,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面向區域經濟、地方經濟、行業、企業發展,面向生產、服務和管理一線服務開設,把供需鏈條緊緊與企業連接在一起,將行業的有關專業需求發展為重點優勢專業和品牌專業,為此,專業課程開設要以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人才需求變化趨勢為依據,經過科學充分的市場調研,通過企業、行業的專家論證,設置符合本區域或本地區實際需要五年制會計專業課程,及時調整那些實用型較差的課程,敏銳地洞察人才市場供應的空白點,對現有專業課程進行調整。五年制高職校應建立動態、開放式的專業管理體系,建立專門的組織機構隨時跟蹤、預測人才市場的變化趨勢,追蹤會計專業新技術的走勢,抓住會計行業發展態勢及職位供求情況,及時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
3 課程設置突出實踐性
五年制會計專業教育的實踐性是指現實五年制會計專業教育活動中感性的職業性行為方式的總和。它以高職教育理論為基礎,對五年制會計專業教育活動中內在邏輯關系通過不同的活動形式及訓練方式展開。五年制會計專業要培養素質高、能力強、上手快、適應性強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就必須要讓學生在校期間完成上崗前的實踐訓練。因此,五年制會計專業課程設置必須突出會計技術應用實踐性的特色,無論是會計專業理論課還是專業基礎課,都從職業崗位(群)的規范著手,分清主次,決定取舍,特別強調充實實踐性、應用性的知識,理論課程則著眼于增強和提高實踐能力的需要,要精講多練,遵循職業教育和技能培養的規律,將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動手與動腦結合起來,突出實踐性。實踐性課程,通過建立較先進完備的仿真模擬實訓場所,細化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精心設計實驗(實訓)室和實訓項目,在明確各實踐環節和活動的具體教學目標的情況下,對學生基本技能、專業技能、技術應用能力進行較強化的仿真性訓練,在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時,注重該職業崗位(群)的應用技術含量,以體現五年制會計專業教育實驗、實訓和社會實踐充分;操作訓練和產教結合充足;學生掌握會計專業的技術和技能較扎實的特色。并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注重與職業資格鑒定和職業技能考試的相關要求相銜接;同時,還需要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通過安排實習課程,讓學生有機會在實際職業崗位上進行真刀實槍的鍛煉,促使他們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升華、能力在實踐中增長,此外,開展豐富多彩的與本專業相關的課外實踐課程——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等,也能有效促進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的全面提高。
4 辦學模式具有開放性
五年制會計專業教育應和社會緊密地融為一體,面向社會,服務社會,借助社會力量。它是一個開放系統,應當堅持開放辦學,首先,五年制高職校應把高水平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納入教學計劃之中,并爭得相關職能部門的認可,形成“直通車”;其次,五年制高職校應在搞好學歷教育的同時,積極面向社會開展技術、技能培訓及職業資格認證等活動,并使之發展成為與勞動部門職業培訓、社會培訓鼎足而立的職業培訓機構之一,成為在職職工和技術人員進行繼續教育的重要基地,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基地,為各行各業輸送更多的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的合格人才,這既可以使高職教育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和辦學效益,又可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社會聲譽。再次,五年制高職校還應發揮自身人才優勢,主動與企業聯合,共同對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難題進行研究、開發和解決,通過學校和企業的科技人才聯合,不僅可以促進企業發展乃至區域經濟發展,而且也為學校贏得了更大的自身發展空間。最后,五年制會計專業的教師隊伍建設應具有開放性,要培養更多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要有一支出色的雙師型高職教師隊伍,他們不僅要專業知識扎實而且要實踐經驗豐富,并能把企業最新情況與學生所學內容緊密、及時結合起來,因此,這就需要專業教師走出去,分批輪流到企業生產第一線,通過掛職鍛煉、定期培訓、進修等方式達到“雙師型”目標,以提高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還需要請合作企業提供一定數量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來校擔任兼職教師,優化“雙師”結構,以確保專業培養的職業性、針對性。此外,資金籌措的也具有開放性,五年制高職??梢赃x擇合作企業,在協商互利的情況下簽訂合作協議,給企業以系或班級冠名權,提高其社會知名度,企業給予學校一定的資金資助,并指導學生實踐、實習,享有優先選擇畢業生的權利。
5 人才素質具有復合性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一方面,一些綜合性的職業崗位不斷出現,職業崗位之間的交叉滲透日益增多,職業崗位的知識內涵不斷豐富,從而對未來人才能力的復合性要求日趨強烈;另一方面,職業崗位不斷細化,職業崗位的專門化程度越來越高,新的職業崗位層出不窮,社會分工日趨細化,使得相關職業崗群之間的工作領域存在著大量交叉重疊的現象。因此,這就要求高職教育要培養更多的復合型人才,為此可以將不同的專業復合起來,如設置財務管理專業、金融管理專業、財貿專業等,給學生以更寬泛的相關專業知識及經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培養他們具備更強的綜合應用各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滿足職業崗位對高技能復合性人才的需求,從而由狹義的崗位職業技能培養拓展到綜合素質提升。
總之,作為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五年制會計專業教育,要發揮其在人才培養結構中的應有作用,就必須樹立特色意識,構建自身的辦學特色,形成品牌,輻射社會,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以特色求效益,才能培養出有就業優勢的五年制會計專業高職學生,促進高職教育自身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玉莊.高職教育特色要素分析[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7).90-93.
[2]江新龍,龔盧芳.試論如何強化高職教育特色優勢[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3).48—49.
[3]馬能和.五年制高職教育發展及實證研究[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