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各地政府對數字城市,數字區域等大力投入和建設,使得采集的基礎數據處理成為廣大技術人員關心的一個問題,本文就是針對這一問題通過對基礎地理數據采集、處理進行了論述和分析,對于數字城市建設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數字城市 地理數據 處理
1 概述
在數字城市建設采集的基礎地理數據一般包括多種比例尺、地貌、水系、居民地、交通、地名等基礎地理信息,這些信息數據量大,如何融合和處理關系到數字城市系統后期的使用和維護、更新。因此,對其基礎地理數據的采集處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是針對這問題通過對基礎地理數據采集、處理進行了論述和分析,希望對于我國數字城市提供一個思路。
2 基礎地理數據采集原則
基礎地理數據采集原則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①現勢性,所有地理數據均為目前最新的數據,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
②統一性,所有數據均采用統一的坐標系、投影方式以及編碼標準。
③精度以國家基礎測繪成果精度要求為標準,數據格式為ArcGIS的GeoDatabase數據格式。
④數字線劃圖、數字高程模型、數字航攝正射影像都經過配準和融合。
⑤空間數據、屬性數據按照統一的數據建庫要求處理完成,編碼設計合理,無冗余數據。
3 數據處理
一般對于矢量形式的數據,需進行拓撲化處理、拼接處理、實體化處理等重組工作,以適應數字城市建設應用要求。
①拓撲化處理
拓撲化處理涉及重復點、偽節點、冗余點的判別和刪除操作,同時囊括了懸線、重復線的判別及處理。
②拼接處理
拼接處理涵蓋了兩項內容,一是不同比例尺之間數據的一致性匹配集成處理,二是同一比例尺內數據的圖幅拼接。其中,前者須參考高精度數據進行數據拼接,后者可通過強制法、平均法、優化法(或三者結合)完成數據圖幅數據的拼接。將數據按設計要求拼接后,接邊對象幾何與屬性信息應該保持一致。
4 數據檢查
為了確保數據的整體質量(主要是數據的完整性)及實體元素符合設計要求,處理后必須進行數據檢查。其中,數據整體質量的檢查基本包括以下內容:
①檢查數據層及其所包含的數據和配套的屬性文件是否完整。
②屬性項:檢查屬性文件中屬性項的順序和完整性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即使某一圖幅中不存在須采集的屬性數據,相對應的屬性項也應該是整齊排列的。
③實體元素的質量:檢查點、線和面目標的屬性精度、邏輯一致性及接邊質量是否達到要求。
④屬性精度:檢查并確認屬性項中屬性值或屬性代碼是否準確。
⑤邏輯一致性:檢查屬性項定義、屬性項之間關系、屬性值邏輯和屬性代碼的一致性。
⑥格式一致性:檢查上交數據的數據格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參考系統的總體要求,保留各種數據格式的字體、屬性、線型和顏色后轉入本系統。
⑦數據分層一致性:檢查各數據層的名字及要素是否達到要求。
⑧拓撲一致性檢查:包括線拓撲、面拓撲和點拓撲的檢查,及編輯后是否重建拓撲關系。
⑨要素空間關系:要素之間如等高線與水系、等高線與高程點、居民地與道路、面狀居民地與其幾何中心點、境界與河流、道路等,應有合理的空間關系。
⑩位置接邊:各層數據的每一接邊的線狀要素是否嚴格與理論圖廓吻合,與鄰圖接邊是否良好,被分割在兩幅圖上的線是否能坐標相連,面目標被分割在兩幅圖上的部分是否能坐標相連;檢查兩幅接邊圖廓邊上的點目標是否重復;對原圖不接邊的地方處理是否合理。屬性接邊檢查:檢查相鄰圖幅接邊要素的屬性是否一致。
5 數據入庫
經檢查無誤后,可以通過數據入庫工具完成基礎地理矢量數據的入庫工作。
6 結束語
基于基礎地理數據建立的數字城市,用戶不僅可以圖文并茂地查詢信息,獲得最為直接的結果。系統中還可以能夠三維可視、屬性數據查詢、動態監控等功能,給管理者提供了一個信息展示發布的窗口,以及能更加及時、完善、直觀輔助決策平臺。現今,數字城市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參考文獻:
[1]http://gts.sbsm.gov.cn/article/jcch/gjjcdlxxxt/200709/20070900000441.shtml.
[2]趙峰.上海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及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J].上海國土資源,2013(34):63-65.
[3]劉雅麗.數字城市概述[J].海淀走讀大學學報2005,81-84.
[4]闖少銘,蘇義坤.關于數字化城市的探討[J].情報科學2003(4):413-414.
[5]黃解軍,潘和平,萬幼川.數字地球戰略與數字城市建設[J].中國軟科學,2007(2):85-88.
[6]周安發,邵軍,王華,盧少雄.“數字城市”建設中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更新[J].地理空間信息,2013(11):23-25.
作者簡介:馬瑞華(1974-),女,河南漯河人,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地理信息系統,數字及三維城市建設,數據庫建設,系統開發及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