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rt from the traditional stoned-ink slabs, there are plenty of raw materials that could be carved as ink slabs in ancient times, such as crystal, jade, chinaware, pottery, iron, etc., forming a huge ink stones family.

除了“四大名硯”中的澄泥硯是以河泥燒制,中國古代的制硯材料還有很多種,在石硯之外各具特色,各有所長。
晶硯在眾多非石質硯中可謂出類拔萃。水晶材質名貴,古代稱為“水玉”,用來制硯其實是比較奢侈的,從中也可看出愛硯人對這一文房用具的厚愛,不計其費,不厭其奢。宋代米芾在其所著《硯史》中云:“信州水晶硯,于它硯磨汁傾入用。”民國馬丕顯在其所著《硯林唑錄》中也說:“宋代有水晶硯,福建有水晶硯石。”證實了水晶硯自宋已有的歷史。

夏從上古先民便開始了使用玉的歷史,各種掛件、擺件,或實用、或賞玩,層出不窮,用作硯材也有著悠久的歷史,蓋因“玉材琢硯,發墨可愛”。早在上古時代,黃帝就“治玉為墨海”,可見玉硯似乎才是后世各種硯臺的鼻祖,即便石硯后來居上,也依然無法抹去玉硯的開山之功。
瓷制硯的,并不多見,因為瓷的表面比較光滑,并不適合研墨,因此瓷硯在實用性上要比其他材質的硯臺差了許多。正因為此,瓷硯從誕生伊始便不是為了實用,而是專供文人賞玩的器物,所以做工往往精細考究,是觀賞硯中的精品。
硯又名漆砂硯,是隨著中國古代漆器工藝的興起而出現的。其多為木胎,偶有以紙、瓷為胎的,色似澄泥,耐磨耐用,可與石硯媲美,在清時則比較流行。顧千里《漆砂硯記》贊漆硯“有發墨之樂,無殺筆之苦,庶與彼二上品(端硯、澄泥硯)媲美矣!”
硯是金屬硯的一種,西漢時就已經出現,尤以五代時的青州鐵硯最為知名,其硯有柄可執,發墨頗佳。后人多因鐵之堅固,而用鐵硯形容堅定的意志,如元范爾安《竹葉舟?楔子》中有言:“坐破寒氈,磨穿鐵硯。”
除了上述五種比較知名的非石質硯,中國硯臺種類還有數十種之多,形成了一個浩浩蕩蕩的硯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