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一本書《大數據》,開明宗義的是美國管理大師愛德華·戴明的一句話:“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須用數據來說話。”西方社會之所以稱得上是現代化的社會,是因為他能夠將整個社會數字化。早些年美籍華人、歷史學家黃仁宇總結時就說:“資本主義社會是一種現代化的社會,它能夠將整個社會以數目字管理,即以事實為基礎、以數據為核心的精確管理。”企業只是社會的一小部分,西方的有些跨國公司之所以能所向披靡,富可敵國,其秘密恐怕也在數字化管理上。
不僅是社會管理企業運營西方采用數字化,連戰爭美國都能數字量化。弗蘭克斯在接受英國《防務新聞》記者采訪時講到,早在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前,美軍就派特工人員深入到伊拉克境內了解駐守巴格達周圍部隊的情況,包括這些部隊的兵力、其高級將領和一般軍官的姓名、家庭住址和通訊聯絡方式等。在此基礎上,美軍特工人員對這些官員有針對性地展開攻心戰,要求他們與美軍合作。弗蘭克斯算了一筆帳:發射一枚精確制導導彈的成本是100萬至250萬美元,如果用一枚導彈的成本就可以收買伊拉克軍隊的高官,讓他們下令部下放棄抵抗,從而避免巷戰造成的人員傷亡,并迅速取得勝利,這不是非常劃算嗎?結果后來大家都看到,薩達姆速敗,美軍的這一做法收到了奇效。
雖然中國的數學在很早以前就領先世界,無論是圓周率或是九章算術都超越西方上百年,尤其是珠算的二進制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計算機,遺憾的是,數學領導世界的東方民族卻習慣于形象思維,只懂得數,卻忽視了數的理管。中國人有一名話叫“定數”。無論是五經之首的《周易》,或者傳統文化中的命理學,“數”后來被人們演繹為成功的“定數”和失敗的“劫數”。擅長理性思維的西方人卻把數術概念運用社會管理、企業管理上率先現代化。
隨著互聯時代的蓬勃發展,未來的社會一定是智能化的,自然也成了數的世界。這恐怕就是管理學大師愛德華·戴明的“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須用數據來說話”引起世界共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