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飛之鳥,死于美食;深泉之魚,死于芳餌?!?/p>
戰國時代,魯國宰相公儀休好吃魚,有人便投其所好,給他送了一些魚,但他不肯接受。他說:“我今天做魯相,有能力買魚吃。假如我因接受你的魚丟了宰相之位,到那時候誰還會給我買魚吃呢?”
南唐后主李煜當太子時喜歡填詞,當了皇帝后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專門研究寫詩填詞,即使在他亡國被俘的時候,也即景生情,寫出很多感人的詞作。他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名篇名句,被人看做是五代詞的頂峰,因此,人們稱他為“皇帝詞人”。不理朝政而專事詞作,南唐后主的致命愛好只能令后人唏噓了。
時間再回到當下。經過兩個多月的調查,中紀委查實了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的受賄問題,令人詫異的是,讓其下馬的是其收受大量玉石,占受賄總額近八成。
愛玉的倪發科,其喜好已經到了不能自已的地步,不僅看電視、看書玉不離手,他的脖子上也經常戴上一個玉石掛件。倪發科不僅毫無顧忌地“笑納”商人的饋贈,而且還公然索賄,直至東窗事發。
人都有情趣愛好,官員不例外。官員的雅好,經營的好可以為自身形象加分,經營不好,就是一座碉堡,攻堡壘者可施技從內部突破。投其所好,無非是需要其手中的那點權力。
“不怕領導講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
正如古訓所告誡,“釣者之恭,非為魚賜也;餌鼠以蟲,非愛之也?!?/p>
廈門遠華特大走私案主犯賴昌星有句“名言”,叫“不怕領導講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
在遠華案件中,廈門海關原副關長兼調查局局長接培勇曾一度拒絕誘惑。接培勇在與賴昌星等人接觸中懷有很大的戒心,賴給他送錢送物他都沒接受,幫他弟弟弄到香港“發展”,也被拒絕了。而后,賴昌星摸清了接培勇喜歡書法及有收藏書籍的愛好,便從北京購得一套170多本、限量發行、頗具收藏價值的《領袖點評二十四史》(價值人民幣6萬多元),空運到廈門,告訴接培勇說“從北京順便給您帶了套書來,您看看……”。
我們再來看看其他一些因為愛好而落馬的官員。
溫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原主任戴國森的愛好是收藏LV包。
雅安市委原書記徐孟加和其他幾位市領導特別愛好運動,經常打“皇帝球”。而且圍繞著這些運動,體育館里還曾產生過一些腐敗和荒唐行為。
浙江臨海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原局長周華清,其愛好也頗為雅趣,被人稱之為“蘭花局長”,因犯貪污罪、受賄罪被臨海市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蘭花亦是生財之道,買蘭送蘭,當一盆蘭花價值幾萬、幾十萬之時,其中產生的權力尋租空間就可謂微妙了。
杭州前副市長許邁永的收藏室,簡直是個小型書畫博物館,里頭不光有齊白石、范曾的畫,還有啟功、沙孟海等的字。
前沈陽市副市長馬向東好賭博,自1996年至1999年,馬向東先后17次到澳門賭場,4次登上\"東方公主號\"賭船賭博,三日內輸掉上千萬元。此外,賭博圈內被曝賭博金額最大的要屬農行原副行長楊琨,媒體曝其在澳門欠下30億賭債。
愛打高爾夫,最著名的是藥監局原司長郝和平,他不但像打出租車一樣乘飛機到全國各地去打高爾夫,只要發現一家他滿意的球場,他就會找求他審批的醫療器械公司老總們要一張會員卡,最終把自己玩下了馬。
那些官員的奇葩愛好
當然,官員還有一些奇葩愛好。
愛殺豬。原廣東韶關公安局長葉樹養有個特別愛好——殺豬。有個別基層領導投其所好,在其下來檢查工作時備好肥豬供其“小試身手”。一位基層民警向記者回憶了一次殺豬經過:“豬在樓后被捆好后,連刺幾刀,未中要害。豬掙扎,久不斷氣。旁人上來,補上一刀,豬死?!?/p>
愛看存折。蘇州吳縣市漁政管理站陽澄湖分站站長李永元被查侵吞國家資產300萬,但他平時生活十分儉樸,早晨一碗泡飯和醬菜,一年四季常穿制服。他費盡心思斂得300萬元,一分錢都沒花。他最大的樂趣就是沒事翻存折,看著阿拉伯數字不斷遞增。
愛迷信。這個就太多了,隨著“大師”王林被曝光,官員迷信的話題也再引熱議,有說王林與劉志軍熟識,并曾欲為其找靠山石“保他一生不倒”。原山東泰安市委書記胡建學信奉占卜算命。有“大師”預測其可當副總理,但命里缺一座“橋”。于是他下令將耗資數億的國道改線,在水庫上架起一座橋。
愛“寫日記”。江蘇省建設廳原廳長徐其耀被曝有100多個情婦,而且將自己與她們的“性愛筆記”詳錄于冊。還有廣為流傳的原廣西來賓煙草局局長韓峰的“香艷日記”。
喜歡寫作的還不少,原重慶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劉松濤也有記日記的習慣,記錄與不同女人來往的經過與細節。“今天,打電話給曉彬,約好在飯店吃飯,晚餐味道很好。飯后去她家,我們的情緒很好,都很投入……”“今天在辦公室真是無聊,后來給紫鵑打電話約她晚上一起玩,共進晚餐之后,便……”
守碉堡的難
人要管得住自己,恐怕也是不一般的人。歷史之中有這么一個典故:
清朝著名畫家鄭板橋傲骨錚錚,達官貴人想得到他的字畫比登天還難。但鄭板橋愛吃狗肉。一富人假扮一店鋪伙計,在鄭經常出入的修竹院附近宰狗烹肉。一日,鄭板橋尋肉香而來。他吃罷狗肉要付錢時,伙計卻不收,并恭敬地說,久仰大名,吃些狗肉豈敢要錢,若老先生賜幅畫就是小人萬幸了。
剛享了口福的鄭板橋興致頗高,便以一幅修竹山水畫相贈。數日后,富人以此畫在他人面前炫耀,鄭老先生知道后不禁捶胸頓足、萬般悔恨?!吧n蠅不叮無縫蛋”,鄭板橋品行不俗,但他的愛好卻在小人眼里成了一條可??晌色@利的“縫”。
在中部某省開建筑公司的羅先生更是深諳“鉆縫之道”。為了拿到項目,他不定時送一種特產石頭給官員,然后再聲稱該石頭入選了“奇石展”,要“租”過去展覽。而在展會上,有人看中了這個石頭,“花50萬買了”。他將這種手法稱作“合理變現”。
奸商們無所不用其極,圖的上官員手中的權,謀的是國家之利,而官員們在這種雅賄中慢性中毒,大多想回頭已經來不及了。
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李永忠指出,“雅賄”多發,是權錢交易向更高端的“權色交易”轉化的表現?!吧狈褐浮胺俏镔|賄賂”,不直接表現為金錢的狀態,獲利空間大,隱蔽性強,鉆法規的空子。
他深層次分析認為,“雅賄”也是權力過分集中造成的腐敗。不能僅從終端、微觀層面加大打擊,否則這種權色交易只會從一個領域轉到另一個領域,防不勝防。而應強化制度反腐,科學地配置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預防和治理發生的腐敗。
摘編自搜狐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