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的歷史上,中國一記耳光打出國際影響、震動整個官場的事,曾經被傳得神乎其神。新近發生在浙江云和縣官場酒后的又一記上級扇向下級的耳光,依然沒能擋住民間的網絡熱傳。
有關云和縣領導酒后沖突的流言,經過繪聲繪色的傳播,昨天有了“以正視聽”的所謂真相。
在當事領導——副縣長何洪港、建設局副局長林華勛三緘其口后,云和縣委宣傳部以辟謠的形式給出的官方回應,核心圍繞“有沒有眾多美女陪吃”、“是領導互毆還是單扇耳光”、“動手確切地點屬不屬于酒桌上”等三方面問題展開,順便對周六晚上的非工作日時間、人武部食堂的非酒店場所、酒水由縣委辦主任陳建偉自帶、費用由縣委書記張建明自掏、事由是張書記覺得建設部門工作辛苦想慰問他們一下,諸如此類,交待得一清二楚。唯一沒有交待清楚的,恰恰是這起事件的關鍵點——為何動手。
網傳酒后動粗是因為“縣委書記張建明向副縣長何洪港敬酒,但何洪港卻沒把酒杯中的酒喝完,陳建偉認為何洪港不尊重縣委書記”,兩人引發沖突。
宣傳部門辟謠說,沖突的主角其實是副縣長何洪港與建設局副局長林華勛,“縣委書記和住建局局長還在酒桌上談事情”,而何洪港和林華勛已經走到外面,“不知道什么緣故,可能是何洪港酒喝多了,打了林華勛一記耳光”。
雖然宣傳部門沒將何副縣長面對書記敬酒很不識相地沒將杯中酒喝完、遭到縣委辦陳主任嚴肅批評、而何副縣長與陳主任沖突后為何離席扇了建設局林副局長的耳光這么一場混亂的狗血戲說清楚,但這場談工作、喝豪酒,講尊重、沒修養的酒會,卻將這一地官員的基本素質,通過酒后的特殊表達方式,傳遞到了官場之外。
且不說何副縣長沒喝干杯中酒的事實是否當真,單這轉身就向更下的下級扇一記耳光,便將尋求尊重而不得時的暴怒,表現得絲毫沒有遮掩。喝領導的好酒,扇下屬的耳光,這種事,不管是不是當著書記的面,都宣示著權力可以運用巴掌來表達的遵從與尊嚴。這時候,你已經難以分辨這究竟屬于官場度量,還是江湖義氣。總之,都有著水泊梁山的氣息。
這記響亮的耳光,對于人民內部的旁觀者來說,卻如同打在自己的臉上。它打出了官場秩序中官大一級壓死人的為官倫理,打出了敬酒不吃吃罰酒的級別高低,也打出了社會秩序中人與人其實并不真正平等的強求尊重與被尊重。
官場顯形,最能檢驗有沒有沐猴而冠者的場所,不在會上,也不在人民群眾面前,而是在關起門來的酒席上。云和這桌官酒,喝出了感恩戴德的政治秩序,也喝出了群眾路線的幕后秩序。如果這條新聞隱去真實職務,你會以為這是水滸的后傳,有點家天下的味道,有點鴻門宴的霸氣。
沒有“互毆”的“單扇耳光”,絲毫不遜色于“互毆”版本的官場傳奇。雖然沒有弄出一撮毛來,但很多人的光屁股,都在這記耳光中露出來了,怎么都擺不出清純的甫士。
官場不覺得丟丑,百姓卻覺得蒙羞。這是書記在會上“罰酒三杯”就能說得過去的么?再說,張書記作為這桌酒宴的主席,也算是當事人之一了,自己做裁判,恐怕不是太合適吧?
摘編自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