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醒來,鬧鐘總輸給夢想,眼睛睜開,我不能輸給夢想……”在國際創業盛宴TechCrunch國際創新峰會的創始人之夜,沈南鵬、徐小平以及全球數百位85后、90后的TMT領域早期創業者共同唱起這首創業勵志歌曲,唱High的氛圍仿若置身美國硅谷。
相比10年前,國內現如今的創業氛圍日漸濃厚,越來越多的天使投資人活躍于初創企業群體中。與此同時,企業孵化器也在上世紀90年代時風險資本的推動下逐漸發展起來。

國內孵化器起步很晚,但發展很快。在發展的同時,國內孵化器也在不斷思考,如何能夠吸引更多初創公司的追捧?如何才能發展成為業內成功的孵化器?
美國孵化器的秘密
如果你是一名創業者,那么你一定知道YC(Y Combinator)。它來自創業圣地硅谷,曾經榮登《福布斯》十大美國創業孵化器與加速器排行榜的榜首。作為最成功的孵化器之一,YC成功孵化出了Airbnb、Dropbox,、OMGpop、Stripe、Heroku、Parse、SocialCam、Xobni、Reddit、Loopt、Parakey以及Appjet等多個讓人耳熟能詳的公司。
除了YC之外,TechStars、500 Startups等都是成功的孵化器。這個成功不僅是指他們所吸納的初創公司的價值,也包括他們對初創企業的吸引力。據說這些成功的創業孵化器每次開放申請的時候,通常都會有上千個項目來爭奪有限的十幾個孵化席位。
以YC為代表的孵化器能夠成功的原因在哪里?不妨來看看這幾家創業孵化器的運作模式。
成立已經近10年的YC,相較其他創業孵化器擁有更長久的發展時間,不僅吸納了眾多優秀企業,同時也深受投資者的歡迎。YC的最大特點在于致力于引入富有才華的技術創始人,鼓勵這些技術創始人進行自主創業,并在3個月內成立公司。這些視技術為生命的創始人往往在啟動公司之前,就已經成功完成了產品的研發。在YC,人人信奉一個真理,即檢驗產品是否行得通的最佳方式是將其推出。
每年兩次的路演日,所有創業者都極為享受臺上那短暫的幾分鐘,因為他們都認為自己將成為明日的喬布斯。而在臺下,各路投資者也紛紛摩拳擦掌,滿懷期待地挑選自己心儀的公司。從傳統的大佬級VC合伙人,到硅谷的超級天使,再到對創業者感興趣的“土豪”們,每個人都不會空手而歸了。
首先,YC已經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和口碑;其次,其精良的導師資源以及龐大的校友網絡也是支撐YC站在如此高度的重要元素。到目前為止,YC已經孵化了30多個領域的800多家企業,校友創始人之間不僅與同屆保持密切聯系,在內部活動里,YC管理人還經常請別屆的校友來演講和互動。在外人看來,YC的公司更具有深厚的幫派情結,正是這種幫派情結和校友意識,讓YC更具凝聚力。
再看TechStars的模式,則是引入導師幫助其初創公司,為每家初創公司提供1名導師以確保獲得導師的高度專注。同時,TechStars也與其他創業孵化器分享關于其模式的信息以幫助其他加速器得以成立,在其創始人看來,孵化器之間的透明性能夠給創業者提供更多信息并做出正確決定。從導師機制到校友機制,再到與風投的合作,加之結合優勢產業以及與大企業合作等因素,這就是YC能夠站在行業頂峰的秘密。
復制中國版YC
反觀中國各個創業孵化器,各地方政府支持所創立的產業園區紛紛面臨著招商難的問題,更遑論產業園區孵化器的價值了。
不過,對于有錢有人脈的天使投資人而言,搭建一個孵化器并非一件難事。創新工場就是在李開復的影響力之下不斷吸引初創企業。此外,以青陽天使投資人蘇禹烈的必幫咖啡、許單單的3W咖啡、蘇菂的車庫咖啡為代表的咖啡孵化器、起點創業營、天使灣、聯想之星孵化器、快創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的孵化器都能夠為初創企業提供附加價值,投資、入股并伴隨創業者一段旅程。
在國內,“天使+孵化”的數量正在以一個無法讓我們忽視的速度悄然增加。
縱觀國內目前的創業孵化器,每一個“天使+孵化”的背后都擁有自己的基金,這也正是這些創業孵化器最核心的力量。這一點與YC很像。YC的創始人與兩位硅谷天使投資人達成了一個協議,由兩位天使放一筆錢在YC,所有進入YC的公司都會在路演后獲得15萬美元的投資。因此,曝光后的項目在接受了15萬美元的投資之后,自然就有了“底氣”,反而能夠有條件去挑選VC。在此基礎上,YC自身的業界地位被無形“抬高”,投資人開始趨之若鶩。
國內現在比較知名的創業孵化器都有天使投資在背后作為支撐,不論是項目宣傳、品牌建設以及相應的資源,都能給予較大支持。相較于YC,國內的天使不僅有天使投資人,也有企業天使,這兩種不同的模式與天使投資在中國的發展有關。但不論是天使投資人還是企業天使,這種“天使+孵化”的模式都能夠充分利用資源配置,提高資本效率,其所帶來的價值是單純的天使投資與園區孵化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