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成功之后,根據山川大勢,劃全國為“九州”,即冀、豫、雍、揚、兗、徐、梁、青、荊,其中,冀州為九州之首?!豆攘簜鳌P士勛疏》指出:“冀州者,天下之中州也。自唐堯及夏殷皆都焉,則冀州是天子之常居?!?/p>
衡水地處華北平原中南部,無高山險川阻礙,水道縱橫,交通便利,視野開闊,一馬平川。千百年來,這里承載過富庶繁榮,也經歷過貧窮饑荒,而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民風淳樸、粗獷、豪放,納四方賢士,迎八面來風,飽經磨難而又真性不改,越發充滿堅韌和智慧。歷經千年滄桑,這方土地孕育的衡水老白干,以其醇香清雅、甘冽豐柔而聞名于世。
追根溯源
衡水老白干最早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記載的漢和帝時期。漢和帝永元十六年二月,因“冀州比年,雨多傷稼”,故詔禁冀州沽酒(見明·《真定府志》)。中央政府親自下令,可見當時衡水釀酒之規模。
河北衡水老白干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程互讓介紹說,“始于漢”的說法只是追蹤到有文獻典籍記載的歷史。實際上,遠在7800年前的磁山文化時期,古冀州平原就已出現原始的釀酒業,并有了陶質酒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文化使釀酒業形成地域特色,衡水地區的酒開始嶄露頭角?!安贿^,受限于沒有確切的文字記錄,衡水老白干的歷史,也只能說是始于漢了。”
元代開始,蒸餾酒及蒸餾器在文獻中已有明確記載。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闭麴s酒的產生和蒸餾技術的不斷提高,有力促進了釀酒業的快速發展。
明代初期,百業復興。隨著蒸餾技術的應用和提高,衡水境內燒鍋越來越多,燒酒質量也越來越高,有了“隔壁三家醉,開壇十里香”、“聞香下馬,知味停車”、“名馳冀北三千里,味壓江南第一家”等贊美衡水酒的佳謠。
衡水地處畿南,是齊晉水陸交通的樞紐,又是客運、貨運往返的必經之地。正是因為衡水地理位置的重要,明代天順年間,滏陽河上架起了木制“衡水老橋”。老橋的建成,水路、陸路交通的便利,極大地促進了衡水商業的繁榮,酒的銷路更廣,衡水酒供不應求。于是,滏陽河東西兩岸,燒酒作坊如雨后春筍般先后開張營業,衡水酒的釀造及銷售很快躍入一個高峰期,出現了“古桃城,雖不大,燒鍋卻有十八家”的盛況。這也成為衡水老白干后來推出“十八酒坊”的歷史淵源。
明嘉靖32年(公元1553年),滏陽河上建造石橋,工匠們常常到附近的“德源涌”酒店聚飲,不斷稱贊該店白酒“真潔,好干”。后經廣泛傳頌,衡水白酒遂起名為“老白干”酒?!袄稀?,指衡水酒的釀造歷史悠久;“白”,指酒體清澈透明;“干”,指燃燒后不留水分?!袄习赘伞边@一美名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叫響的。它標志著衡水酒在釀造和蒸餾技術上已經達到領先水平。
從此,“老白干”三個字與衡水密不可分。衡水老白干酒也成為衡水的地方特產,聲名遠播。
清末至民國初年,由于河北政局混亂,糧食緊缺,稅負沉重,釀酒業逐漸萎縮,平原地區的一些釀酒名師遠走他鄉,到外地創辦酒作坊養家糊口。據載,清末民初,衡水釀酒藝人在北京、天津、唐山等大城市經營衡水老白干酒者數以百計。至民國初年,逐步擴展到江西、湖南及湖北各地,甚至對南昌、九江、蕪湖、上海等大中城市的酒業產生了很大影響。
河北酒文化的南漸,對北方酒蒸餾技術的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此之前,雖衡水老白干酒已得名,但其或以“衡水酒”或以“白干酒”之名出現,突出的是各酒作坊的名號。隨著地域范圍的擴大,“衡水老白干酒”作為一個統一的稱謂日漸突出。衡水老白干酒文化也成為衡水酒的共有之譽。
在這一時期,衡水老白干酒作為中國白酒的一個酒種開始走向國際:清宣統二年(1904年)遠銷新加坡;1915年參加巴拿馬萬國物品賽會,與山西汾酒、張裕葡萄酒等同獲甲等金質大獎章,名揚世界。這時衡水老白干酒以歷史悠久、工藝精湛、質量上乘、風格獨具而聲名日噪,沖破了地域名酒之限為世人所知。
從小作坊到大企業
對于衡水老白干這樣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傳承而言,戰爭的影響可謂是毀滅性的。據《衡水市文史資料》記載,在日偽統治時期,由于敵偽對糧食的掠奪和壟斷,加之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通貨膨脹、市面蕭條,衡水僅存的一些酒坊只能勉強維持生產。
然而,在反映河北人民抗日斗爭的著名小說《平原游擊隊》中數次提及衡水老白干酒,可見其知名度之高。

1945年12月,衡水解放。1946年春,衡水縣政府根據冀南行政公署的指示,“決定將酒業,不分大戶、小戶、營業戶和歇業戶,全部收歸國有,實行煙酒專賣制度”。根據這一決定,商聯會配合工商局,召集酒業各戶負責人會議,并在集賢街北頭召開各酒坊的資方和從業人員全體大會,宣布了政府決定及有關政策。會議明確了四點:第一,各酒坊悉歸國家統一管理,所有固定及流動資產按小米作價收歸國有,并逐步返還原投資者;第二,原所有從業人員一律進入國營酒廠為職員,并根據情況量才使用,適當安排;第三,接收日起,產品實行專賣;第四,各停業歇業酒坊,實行合并整頓,盡快恢復生產。
衡水老白干這一歷史名酒,由此開始實現了從傳統私營釀酒作坊向國有企業經營的歷史性轉變。當時,收歸國有的酒坊有德源涌、福興隆、信大等十八家。1946年1月,這十八家酒坊組建為“冀南行署地方國營衡水制酒廠”。這是新中國第一家國營制酒廠。民間也有衡水老白干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國企的說法。
新組建的制酒廠,雖然是將原有酒坊的廠房設備經過改造繼續使用,定點生產,但是由于有了黨的領導,生產力得到了解放,獲得了空前發展。加之資金、原料有了充分的保證,產量直線上升,產品也因土改后的城鄉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群眾購買力大大提高而十分暢銷,出現了產銷兩旺的大好局面。
1949年1月31日,斯大林特使米高揚密訪西柏坡。這是中蘇兩黨重要領導人第一次面對面會談。為了招待斯大林派來的客人,中共中央的五大書記安排了三次酒宴,酒宴上毛澤東主席用的就是“華北一帶有名的衡水老白干”。米高揚品嘗后,連連夸獎衡水老白干比他們的伏特加酒好。
1952年,衡水老白干酒作為慰問品遠赴朝鮮,犒勞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
之后的幾十年間,在計劃經濟之下,衡水老白干作為河北名牌特產,屬于“緊俏”商品,逢年過節更稱得上一酒難求。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常有趕集的老漢賣完自己的土特產,油、鹽、醬、醋且不買,先打二兩“老白干”。更有甚者,不就下酒菜,就迫不及待地一飲而盡,轉身趕車而去,只留下愜意的小曲。“平易近人”的衡水老白干酒,已成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把歷史留住
2006年,衡水老白干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2008年,衡水老白干傳統釀造工藝被評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之后,衡水老白干集團就在積極謀劃建造衡水老白干酒文化博物館的相關事宜。
河北衡水老白干釀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永增告訴《國企》記者,博物館的事情,是他親自抓的。他說:“之所以萌生建博物館的想法,一是為了把衡水老白干酒的文化歷史做一個梳理,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一環;二是為了更好地傳承衡水老白干的傳統釀造工藝,在機械化自動化普遍替代人工的大潮下保留一點祖先的東西。另外,我們一定會保留手工釀造作坊?!?/p>
想法雖然不錯,不過真正做起來令人叫苦不迭?!坝袝r候,我們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程互讓對此不無感慨,“就說找十八酒坊繼承人的這個事兒吧,人倒是找到了,可人家不愿意說當時的情況。我們也是沒有辦法,只得作罷。”如此,就少了一個鮮活的例子??墒强紤]到老人在八年抗戰時身心俱受傷害,不愿提及往事,程互讓非常理解:“我們不能強人所難。”
當然,遇到的困難還不止于此:既然是要追溯歷史,肯定需要有確鑿的文字記載或者出土文物予以佐證。程互讓告訴《國企》記者:“我們請教了衡水有名的研究酒文化歷史的專家,翻看歷史典籍和地方縣志,逐條歸納整理。這可是一個大工程。”
2010年以來,衡水老白干集團以制作完成的中國酒文化、衡水老白干酒文化幻燈片為雛形,積極做好酒文化博物館籌建工作。程互讓表示,公司還將通過繼續搜集、整理、分類、研究等方式,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衡水老白干酒文化檔案資料,并采用文字、錄音、照片、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手段,為大家展示衡水老白干歷史悠久、豐富多彩的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