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的家庭非常貧困,上中學時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他來到一家小餐館做洗碗工。
張濤覺得洗碗有失身份,又沒有技術含量,太簡單。洗了不到10個碟子,用了近20分鐘,而其他同事只用兩三分鐘。他才洗了半天碗,手臂就酸得抬不起來。張濤吃不了“洗碗”的苦,逃了。5天后,師傅找到他說:“張濤啊,這個都干不好,今后別想在這一行做了。”張濤便重新開始了“洗碗”生涯。
由于洗碗要整天跟洗潔精與水打交道,他的手脫皮了,癢,手臂也瘁,邊洗邊抓,全身都瘁;后來手開始爛了。手指開裂,鉆心地痛……那三年,他的手起碼換了200次皮。
盡管很苦、很累,可是客人卻不用他洗的碗。有客人看到盤子不干凈,用手一摸,還有油,就開罵了:“你們什么餐館,這樣要吃死人的。”經理找到張濤,不由分說地要扣他的工資。張濤真想甩手走人,又是師傅安慰他:“洗碗工最要緊的是把碗洗干凈,如果衛生條件都沒有保證,餐館會倒閉的。”張濤沒想到,自己的工作看起來不起眼,卻“關系重大”。他開始想辦法把碗洗干凈。漸漸地他發現一些竅門:有一種抹布不吸油,用來洗碗、洗碟能夠洗得很干凈,用30~50度熱水加餐具洗潔劑效果更好。另外碗側碗底也要用洗碗布擦洗干凈,這些地方很容易藏污納垢。洗好后,再用開水燙一下碗,油污就沒有了。顧客投訴少了,可是他洗碗的速度卻減慢了,而且每天都是最后一個下班,他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
一天中午客人很多,前臺的人在叫:“快,客人等不及了。”廚師也叫道:“沒碗上菜了。”領班跑到張濤身邊,看到他洗碗很慢,于是大叫道:“快點!”
張濤沒辦法,只好想辦法:洗得要快,但又不能偷工減料。面對整天堆積如山的鍋碗瓢盆,怎么快呢?他發現先把碗盤中的一些食物殘渣用抹布或者是紙巾擦掉,一些比較重油污食物碗盤用清水先沖去大部分油污,這樣碗會比較容易清洗。另外他發現過去開大水籠頭沖太費水,而開小一點水量又不好掌握,耽誤時間。于是他便到水籠頭市場去逛,發現一種既節水,水力又大的水籠頭,便買回來安裝上,結果很好使。他試過了各種的洗碗方法,經過對比,還是先洗大的碗后洗小的碗所用的時間最少。就這樣,他洗的碗不僅干凈,而且速度提高了一倍,此后,他再也沒有被“催”了。
不知不覺他已經洗碗三年了,與他同時進來的人大多走了。他成了洗碗最快、最干凈的員工。一天經理走到他身邊,只見張濤接過那疊得厚厚的一摞盤子,迅速地將剩萊清理到垃圾桶中,隨后按照盤子大小分門別類放入加過洗碗精和熱水的水池中,用抹布將碗擦洗干凈之后又放入消毒水中浸泡。他洗碗都是7道工序……經理看得很入迷,就像在欣賞節目一樣。他與張濤交談起來,張濤介紹說:“洗碗工手上功夫要控制好,力氣要大,厚厚一摞盤子拿在手上要保證拿穩,動作要輕柔,放入水池的時候要小心輕放;刷盤子要大力,可又不能太粗魯,不能相互敲到盤子。”他講得頭頭是道,經理笑了。
此后,張濤做了配菜工,再到廚師。最后成長為一名可以獨當一面的廚師長。2001年他返鄉創辦第一家香辣蟹店。現在,他在全國有140多家分店,年營業額近8億元。
編輯/石祥新插畫/時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