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1年10月,癡迷海洋的黃仁普高中畢業,報名參加海軍,命運卻安排他進了陸軍部隊,在上海從事軍需物資的押運工作。
1985年,退伍回鄉的黃仁普被分配到地方工作,直到后來下崗以及再就業,可在他心中揮之不去的,還是那神秘而又浩瀚的海洋。
2D03年,獲知象山縣投資5億元的中國漁村正在對外招商,黃仁普不再猶豫,拿出所有積蓄,又向親朋好友借了一筆款,在中國漁村開一家專賣貝殼的禮品店。歐式風格的中國漁村陽光海岸景區,成了黃仁普“海洋事業”正式的起航之地。他用充滿熱帶風情的海葵樹干,別出心裁地布置出了當時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貝殼中心。一時間,報紙、電視紛紛報道,到店里買貝殼的游客絡繹不絕。貝殼中心成了游客必到的景點之一,還被象山縣政府指定為世界環球皇后小姐的游購店。
因特色鮮明,貝殼中心經營得風生水起。頗具戰略眼光的黃仁普未滿足于此,他把剛剛賺到手的錢又全都投注在了收藏各類海洋生物上。
2006年6月,一只國內極為罕見的超大法螺出現在黃仁普面前。大法螺俗稱鳳凰螺,螺形呈寶塔狀,殼體圖案十分美麗。自古以來,法螺就是佛教的法器之一,在我國藏族地區,大法螺更是被視為保平安、驅邪魔之吉祥物。現存全國最大的法螺在西藏布達拉宮,總長度為57.7厘米。
黃仁普果斷出手重金購下,然后兩上云南藏區,找到極富盛名的白族銀匠“寸師”,委托他加工裝飾成了一只罕見的銀翅大法螺。經過這一番精心打造,這只原本價格不菲的大法螺頓時身價翻倍。而后,黃仁普又將這只大法螺送到寧波市產品質量監督所測試,螺體長度為77.14厘米,超過了布達拉宮所收藏的大法螺。后經上海吉尼斯總部審核,被正式確認為國內最長的銀翅法螺,成了一件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
長期的歷練使他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讓他獲益良多。一次,他碰見兩條1米多長的象牙管螺,因無人識貨而鮮有問津者,他以很低的價格購得。還有一次,一段高品質的紅珊瑚,外觀和原菲律賓領導人贈給中國領導人的國禮一模一樣,他剛輾轉獲得,價格就翻了幾倍。他兩手空空地去越南旅游,帶回100多件低價貝殼,而在國內這批貝殼的價格又是成倍增長……
收藏的過程當然也有曲折。有一種生長在海底礁石縫中的龍富翁戎螺,因捕撈困難猶顯珍貴,被臺灣的收藏家們稱為“百萬富翁螺”。2006年,黃仁普遇見一只直徑達16厘米的龍宮翁戎螺,他掏出身上所有的3.5萬元現金想收購,對方卻堅決不賣。2007年4月,不斷搜尋的黃仁普終于在一位臺州玉環漁民家中又發現一只個頭特別大的龍宮翁戎螺。這一次,他順利得手,經測量,這只戎螺直徑達到了21厘米,再一次打破全國紀錄。
黃仁普收藏全國最大的銀翅大法螺和龍宮翁戎螺的消息不脛而走,引來了全國媒體的紛紛關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四川衛視《新聞連連看》、北京電視臺《四海漫游》先后趕赴寧海進行了現場采訪報道。被媒體一番熱炒,黃仁普的海洋收藏品再度增值,前來向他購買海洋生物藏品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黃仁普萌生了籌建展館、舉辦展覽,讓更多人來分享他的藏品,普及海洋科學知識的想法。當然,一開始展覽必須是免費的。
2005年,黃仁普在中國漁村貝殼中心的基礎上,開設了浙江省首家私人海洋博物館——中國漁村海洋科博館,向游客展出藏品。這年5月,他在溫嶺市青少年宮免費為中小學生展出了大海龜等千余種海洋生物標本,受到了當地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熱烈追捧。2006年春節長假期間,黃仁普又在紹興科技館舉辦了一場題為“海洋與科技”的科普展。
打出名氣后,黃仁普策劃組織的海洋生物展覽在各地逐漸開始受歡迎,他也因此有了展覽輸出的收益。
2009年8月,“奇趣的海洋生物與仿生發明科普展”在上海松江科技館隆重舉行。銀翅大法螺、龍宮翁戎螺等35件大展品和200余件小標本,讓公眾直觀地理解了自然生物的多樣性,體會到了海洋生物的無限精彩。短短幾天的展覽,就迎來了數千名參觀者。2010年6月,為期一個月的“海底奇葩——珊瑚科普知識展”又在松江科技館展出,腦波珊瑚、黃靈芝珊瑚、海甲花珊瑚、白珊瑚樹等近百件色彩繽紛、造型奇特的珊瑚標本讓人大開眼界。展覽引導人們以科普的眼光去了解珊瑚的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培養青少年對生物學和海洋學的興趣,不僅科普成效明顯,經濟收益也不錯。
經過多年的實踐積累,黃仁普現在擁有了“海洋世界與仿生科技”、“海洋的奇珍異寶”、“有毒的水生生物與預防”等十多個可供全國流動展出的科普展覽,為全國多家博物館、科技館、學校舉辦了巡回展覽;同時還向中國濕地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館等很多專業單位提供了大批珍奇的海洋生物標本。在寧海縣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黃仁普不久前開辦了寧海海洋生物博物館。如今,他的海洋藏品在全國已經數一數二,為他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編輯/曾文廣 傅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