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
請以“老師走后”為題寫一篇600字以上的記敘文。
【思路點撥】
這道命題作文將寫作的觸角伸向了校園生活,對于每天與老師打交道的學生來說,應該有話可寫,學生思維的閘門很容易打開。但從考試情況來看,出彩的文章屈指可數,甚至不少同學寫作走入了誤區。我認為,這是審題不清,沒有深度挖掘,倉促成文所致。越是貌似好寫的文題考生越容易掉以輕心,因為貼近自己的生活,話匣子一旦打開,就如竹筒倒豆子一般,一發不可收拾,而根本不去琢磨文章到底該重點寫什么,全盤托出,無主次之分。因此,作文大多平庸。寫作此文,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審清題意明方向
寫作中,不少考生先從老師在時寫起,然后交代老師有事離開,再寫了老師走后發生的事情。看起來是有條不紊的敘述,也呈現了事件的來龍去脈,但在整篇文章的布局中老師走前的內容則占去了大量篇幅,老師走后的內容只是略微提及。如此分布,主次顛倒,詳略不分,即使文采再好,細節再入微,又怎能扣住題意奪得高分呢?下筆行文前,即使再簡單的題也要反復品讀,圍繞文題不妨多問自己幾個問題:應該扣住文題中的哪個字眼來寫?應該重點寫什么?不能重點寫什么?對于此題,顯然要緊扣“走后”二字做文章,那么重點就不應該放在老師沒走時的那些事兒上了。要惜墨如金,抓住老師離開后有新意、有特點的地方來寫,要有感而發。切記,審清題意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
分清主次現條理
明確重點之后,接下來要考慮如何把事件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針對此題,它實際上隱含著這樣一些信息:老師為什么要走?老師走后發生了什么?為什么走不是重點,簡單提及即可,至于走后的事件則要交代清楚起因、經過和結果。老師只是文章中的次要人物,不必花費過多的筆墨,千萬不要被文題中的“老師”迷惑了雙眼,誤以為要緊緊圍繞“老師”來選材,應該統觀全局理清頭緒再成文。因為寫的是考生熟悉的人和事,貼近生活,所以選材是豐富多彩的。有寫老師調走后自己的不舍與思念的,有寫老師課堂上有急事暫時離開后自己如何負責管理班級的,有寫老師生病離世后自己的哀傷的,有寫下課了老師不在時同學們的瘋狂表現的……不管選擇何種題材,都應有一個明確的中心,不能為了寫事而寫事,要在娓娓的敘述中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濃墨重彩繪場景
老師走后——在這個特定的時間里班上到底發生了什么呢?這是篇章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全文的關鍵所在,是需要細筆雕琢的部分。老師走后,接著登場的人物自然是學生了。“老師走后”是整個故事的開端,接著圍繞學生的活動要寫清故事的發展、高潮和結局,要表現出老師走后的一種特定的氣氛。對特定的人物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方面的描寫來繪其聲、摹其形,寫清人物活動,突出人物的微妙變化。可以運用對比、烘托、映襯等多種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人物,使這一特定場景成為一幅生動而充滿感染力的圖畫。
【佳作看臺】
老師走后
● 某學生
課間,老師接了個電話后對我叮嚀了幾句就匆匆離開了。我盯著老師漸行漸遠的背影,心莫名其妙地哆嗦起來。
這下怎么辦?為什么老師不偏不倚正好點中了我?讓我來講語段?我該如何管理這偌大的班級?我是否有能力上這節課?完了!完了!我可不經常到臺前來啊……幾只鳥掠過樹梢,攪亂了樹影。
“叮鈴鈴——”上課了,我硬著頭皮離開了座位,腳每邁出一步,心就咯噔一跳。盡管只有三四步路程,對于我也算是如履薄冰,終于捱到了講臺。
我學著老師的模樣,翻開書,清了清嗓子,心虛地瞟了瞟同學們,故作鎮定地說:“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68頁,這節課由我給大家講語段。”
底下有些竊竊私語的聲音,有些人目不轉睛地盯著我的臉頰,有些人左顧右盼,還有一些平時“蠢蠢欲動”的同學肆無忌憚地高聲談笑起來。
我發現場面有點把持不住了,大腦也一片混亂,剛準備好的“發言稿”也在瞬間被心中的膽怯擊潰,逃得煙消云散。窗外滑過幾聲清脆的鳥鳴。
難道老師剛走沒幾分鐘時間,我就得敗下陣來么?難道我會輕易認輸當逃兵么?
我定了定神,深呼吸,平復了急躁的心情,提高嗓門對著同學們說:“安靜。”
沒想到,剎那間教室安靜下來了,窗外幾只鳥雀仍啾啾宛轉地歌唱著。
我仿佛收獲了成功的喜悅,接著說:“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賞析這篇語段。首先,從它的開頭來說起……”
我望望同學們,大家都全神貫注地聽著,沒有一絲議論和談笑聲,只有輕微細碎的筆記“沙沙”聲。就連最后幾排的“鐵血金剛”也肯安靜下來,撓著頭,思考文章的內容了。
我在黑板上板書文章的中心內容,心中又多了幾分坦蕩,仿佛我的知識都沉淀下來了,心情也從浮躁忐忑過渡到安寧了。有什么好緊張的!
下課鈴聲伴著動聽的鳥叫聲如期而至,我合上書本,笑著對同學說:“下課!”
窗外,幾只鳥兒正在樹梢上追逐嬉戲,啾啾啾悅耳地歌唱。
老師走后,我不也可以圓滿上一節課嗎?我不也能成功嗎?對于我,這不僅是一節沒有老師的課,而且是我人生中難得的經驗,更是對我性格的磨煉。
簡評
習作心理描寫豐富細膩,真實地再現了老師走后自己負責授課的心理變化過程:忐忑——故作鎮定——膽怯——平復——坦蕩,刻畫入微,感受深刻。其次,作者善用景物穿插來烘托心情,文中四次寫到窗外的鳥兒,巧妙映襯了作者微妙的心理變化,實屬難得。此外,文章結尾部分的感悟令人振奮,突出了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