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方的陽光,給人有不同的感受。戈壁的陽光,穿越歷史的雄渾與偉岸,你站在戈壁,你就是一顆卵石。自大與孤傲簡直就是一種奢望。這時,古絲綢之路如絲綢一樣柔軟地纏住了你的心,那些駝鈴聲被西風一次次地吹遠融入歷史煙云;草原的陽光,遼闊得讓人有些飄浮不定,馬鞭揮舞的牧歌,濺落成一朵朵美麗的格桑花;沙漠的陽光,有一種滄桑之感,讓人追懷樓蘭古國以及樓蘭美女多情的眼神,那些消失的海市蜃樓,正在陽光里無聲地訴說著。
盡管這些陽光能給我引出美妙的遐想,給人如此酣暢淋漓的感受,但這些陽光離我太遠,我還是喜歡鄉村的陽光。
鄉村的陽光,沒有你我之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塊一塊的,一絲一絲的,一團一團的,一坨一坨的,或在田間,或在土里,或在草尖,或在大塊大塊的石頭上,或在搖晃的枝頭,或在流動的小溪,或在胡須旁,或在亮麗的鋤尖,或在煙斗的一明一滅里。
鄉村的陽光很樸素,不著脂粉,不戴首飾,不描口紅,不染眉毛。從清晨的枝頭,早早地打開柴門,放出一群喧鬧的雞鴨。在青色的石板上踩出清脆的足音,將老井里清澈的甘泉,照得一閃一閃的,讓朦朧的煙霧頓生忌妒,霎時圍將過來。引得鳥兒們也過來嘰嘰喳喳地議論。
鄉村的陽光,簡潔而單純。一筆一畫,一絲一縷,清晰可見。從葉片之間的縫隙,滲漏下圓潤的心事,不必去猜疑。從一滴露珠上反射,直抵我們敞開的心扉,寧靜而淡泊。在炊煙上綴滿生活的清香,用雙手將生活的音符奏響,生活的方向直指藍天。
鄉村的陽光,慷慨而不吝嗇。東邊的朝陽,西邊的霞光。南邊的艷陽,北邊的晚照。你家的東籬,我家的西墻。
來來去去,無遮無攔,沒有貓眼,沒有電子鎖,沒有防盜欄,沒有攝像頭。你打開木門,我打開木窗,讓陽光穿堂而過。你我也可“弱水三千,我只飲一瓢”!盡情沐浴,沒有誰和你爭搶。
鄉村的陽光,氣息純正干凈。它澆灌的蔬菜與糧食,不含塑化劑。放心的呼吸,沒有腐臭的異味。你可以不著一絲紗衣,讓它為你清洗多菌的毛孔。如果你有異想天開的構思,你可以將它打包,裝入你的行囊,隨時為你療傷。
伸出你的雙手,你一遍又一遍地揉搓,雙手可以生花。
鄉村的陽光,不含黃金,卻讓人無比珍惜。它為你驅散房間里的潮濕,為你祛除關節里的風濕。它不像城里的陽光,無法進入地下鐵與寫字樓之間,只有金錢換得的高樓,才能得到陽光的青睞。它隨時隨地跳躍在你我的身邊,澆灌你堅強的性格,造就我寬闊的胸懷與無邊的大愛。
鄉村的陽光,在春天里,她是含情脈脈的少女,你一定會一見鐘情。在夏天里,她是熱情潑辣的少婦,讓你欲罷不能。在秋天里,她是漸近漸遠的情人,讓你惱不起,讓你恨不起。在冬季里,它是你的單相思,時常光臨你的夢境。
(選自《思維與智慧》第5期)
【賞析】
作者以“鄉村的陽光”為意象,通過各種描寫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家鄉的無限贊美和喜愛之情。“贊美喜愛故鄉不需要任何理由,贊美喜愛故鄉不需要任何借口”,因為這是靈魂的觸動,心靈的呼喚。
全文思路清晰,語言流暢,字字珠璣,佳句迭出,妙語連篇,筆致高雅,富有情趣,堪稱一首絕妙的散文詩,含蓄雋永,讀后仍余香滿口。如果不是作者對農村家鄉的癡愛,如果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怎能寫出這樣的好文章?
以下幾點可供同學們寫作時借鑒:
一是善用排比,強化氣勢。從整篇文章看,可以說是用排比來結構成文的,幾乎每個大段都冠于“鄉村的陽光……”這樣的統領句,既使文章條理清楚,引領下文,又使文章氣勢恢弘、磅礴,具有震撼力。句子的排比、短語的排比俯拾皆是。例如句子的排比:“戈壁的陽光,穿越歷史……;草原的陽光,遼闊得……;沙漠的陽光,有一種滄桑之感……”作者通過排比鋪陳目的是為了引出謳歌的對象——鄉村的陽光。還如文章結尾也是用一組排比句構成的,通過對四季鄉村陽光的描述,贊美之情溢于言表。此說短語的排比,例如“一塊一塊的,一絲一絲的,一團一團的,一坨一坨的,……”這些短語組成的排比一貫而下,可使文章的句意氣勢磅礴,能使文章句式整齊、節奏鮮明。
二是比喻形象,生動感人。當代作家秦牧說:“精彩的比喻像是童話中的魔棒,碰到哪兒,哪兒就發生神奇的變化。”可以說,比喻能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具體為抽象,化冗長為簡潔。例如文章的結尾段作者把鄉村的陽光比喻為“含情脈脈的少女”“ 熱情潑辣的少婦”“ 漸近漸遠的情人”“ 你的單相思”,作者用四個比喻把對鄉村陽光的喜愛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三是運用擬人,韻味深厚。例如 “鄉村的陽光很樸素,不著脂粉,不戴首飾,不描口紅,不染眉毛。……引得鳥兒們也過來嘰嘰喳喳地議論”。擬人辭格的運用使意象鮮活,韻味陡升。
四是運用拈連,視角全新。例如“它澆灌的蔬菜與糧食,不含塑化劑。放心的呼吸,沒有腐臭的異味。你可以不著一絲紗衣,讓它為你清洗多菌的毛孔。如果你有異想天開的構思,你可以將它打包,裝入你的行囊,隨時為你療傷。” 作者運用拈連,以全新的視角表達出鄉村的陽光的神奇魅力。
五是節奏多變,和諧悅耳。本文很講究語言的音樂美。通篇文章語句的表達,表現出錯綜美和音樂美,奇偶相間,散放中見嚴整,或排疊,或對偶;或展開,或概括,讀起來朗朗上口,充分顯示了作者深厚而扎實的語言功底。
(李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