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導航
學生在寫記敘文時,往往缺乏對材料的合理取舍,詳略處理不當,以致文章形同流水賬,淡化主題,毫無色彩。其實,一篇記敘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材料的恰當安排,該濃墨重彩就要不惜筆墨,該言簡意賅就要惜墨如金。
一、主旨詳,陪襯略
古人說:“詳略者,要審題之輕重為之,題理輕者宜略,重者宜詳。”文章的詳略是根據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決定的。具體地說,一篇記敘文該詳寫什么內容,該略寫什么內容,必須從寫作目的出發,服從表達主題的需要。凡是與寫作目的密切相關,能夠生動鮮明地突出文章主題的材料,都需要詳寫;反之,對表現文章中心作用不大,但在文中又是不可或缺的材料,像交代、鋪墊、過渡、照應、補充等,就要略寫。而且詳寫部分要做到濃墨重彩,生動具體;略寫要做到淡筆勾勒,概括精練。如《木蘭詩》在敘事上對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辭別父母奔赴前線、辭官還鄉與家人團聚寫得詳細,對作為陪襯的出征前的準備工作以及十年征戰生活寫得較略。因為這首詩是為了頌揚木蘭愛國愛家、不慕名利、深明大義的高貴品質,并非謳歌她如何馳騁沙場、建功立業。
二、經過詳,結果略
一般來說,敘述事情的發生時,因其往往只是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及起因;結尾部分,只交代事情的結局或點明中心,這些相對于表現主旨的“經過”與“高潮”部分,僅是枝節,要略寫。事情經過,尤其是高潮部分,是事情的主體,能具體地體現文章中心,需要詳寫。比如魯迅的小說《社戲》,濃墨重彩地鋪寫“看社戲”,包括戲前波折、夏夜行船、船頭看戲和月夜歸航等內容,令人讀來如身臨其境,深受感染。而對于得以看戲的機緣、看戲后的余波,作者則簡略地帶過,用筆非常高明。再如學生習作《因為有愛》,開篇設置懸念:“夜深人不靜,因為有愛,牽動著我的情思。”文字較為簡練。接著詳細地敘述了媽媽為“我”洗腳的具體過程,尤其是詳寫了“我”內心活動與情感變化過程。事情結束之處,文末情感勃發:“母愛早已撥動了我的心弦,牽動著我的情思。夜深了,我無法靜下來……”簡略之中蘊含真情。
三、點上詳,面上略
有點有面地敘事,“面”要略寫,“點”要詳寫。“面”上的內容往往是渲染氣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點”上的內容往往是文章的重點,直接體現中心思想。當然,在重點突出詳寫的部分時,也不能忽視略寫的部分。略寫雖是寥寥幾筆,但運用得好,文章重點就突出、主題就鮮明,起到“綠葉映襯紅花”的作用。如沈石溪《斑羚飛渡》中描述老斑羚為了保護年青一代,在生與死的抉擇面前,甘愿粉身碎骨,義無反顧地把生的希望留給小斑羚們。作者僅以一對斑羚的“飛渡”為“點”進行了細膩的描寫,足以讓人感受到“飛渡”的驚心動魄。不過,作者對其他斑羚的飛渡過程,只是從“面”上一筆帶過,卻也讓讀者感受到了一種奇觀,再次喚起人們對這一領域的關注。
四、順敘詳,插敘略
側重記人或敘事的記敘文,有時采用先倒敘與后順敘相結合的方法,倒敘部分要略寫,文章中安排的插敘、補敘部分,也要略寫;而順敘部分要詳寫。文章中安排的插敘部分,也要略寫;而順敘部分要詳寫。如學生佳作《精致的音樂盒》的開頭,作者采用倒敘方式:“偶然翻開家中抽屜,翻出一個精致的音樂盒,我不由得想起那有意義的一天。”寫得較為簡略;結尾呼應開頭:“從那以后,每當聽到音樂盒那美妙的旋律,我就仿佛看到好朋友又站在我面前,因為那動聽的旋律就象征著我們的友誼堅固不朽!”寫得較為簡略;行文中插敘交代音樂盒的來龍去脈,也略寫了;文章主體部分敘述了往日“我”與好朋友之間互贈禮物的經過,細節感人,思路清晰,使得文章內容更加豐滿,真切地表現了“我”和好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突出了文章的主題,所以作者詳寫了這部分。
五、記人詳,議論略
以記人為主的記敘文,有時要更好地點明主題,就要借助適當的議論、抒情。記敘描寫是基礎,應詳寫;議論是為了深化中心,凸現人物品格,只需點睛式略寫。如莫泊桑的《福樓拜家的星期天》,為了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讀者更深刻地認識四位作家,作者在敘述和描寫中間,插入了一些抒情議論。例如第三段敘述屠格涅夫與福樓拜的會面,作者議論道:“……兩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見面,兩人都不約而同地感到一種與其說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說是心靈內在的歡樂。”簡略的議論使讀者對兩位作家之間的關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再如2012年牡丹江中考佳作《追逐夢想》,從“我”成長的經歷中節選了三個片段,詳細地展現了內心經歷的痛苦折磨,突出了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所經歷的人生挫折,刻骨銘心。在每個片段之后,都有一段言簡意賅的議論:母愛使“我”戰勝了疲憊,師恩給“我”戰勝失敗的勇氣,友情給“我”自信的力量。
六、敘事詳,寫景略
在敘事性的記敘文中,穿插景物描寫往往起到烘托、渲染和襯托的作用,應略寫。敘事部分要詳寫。如莫懷戚的《散步》在敘述過程中有一段對初春的簡略描寫:新綠、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也暗示出老人在嚴冬過后,又充滿活力。又如2012年山東濰坊中考作文《生活,因禮讓而精彩》,考生別具匠心地敘述了公共汽車上讓座一事,闡述了禮讓的積極意義,讓愛心傳遞:阿姨把座位讓給了“我”,而“我”隨之又讓給了老奶奶,和諧入目。在敘事中,文章又三次描寫了當時的天氣,與發生的禮讓故事同步,相輔相成,用筆簡略:等車的煩惱與擁擠,寫到“天陰沉悶熱”;阿姨愛心讓座,讓太陽也感動,“露出一線陽光”;當“我”效仿阿姨把座位讓給老奶奶時,說“今天的天氣真好,陽光在我心里”,讓主題得到了升華。
總之,詳略的安排應該服從表達的需要,當詳則詳,當略則略。詳寫處,用墨如潑,略寫時,惜墨如金。這樣,詳略分明,張弛有度,文章的表達才會恰如其分,恰到好處。
◆美文引路
第一次
鄒抒陽
在我們的一生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笑,第一次走路,第一次用筷子吃飯,第一次上學,第一次被表揚,第一次處于尷尬境地,第一次離家,第一次會網友……然而,如果把這些“第一次”根據歲數來制成一幅圖表,就會發現它們的分布和年齡的增加成反比:零到一歲最集中,而十歲以后便漸漸稀少,十八歲以后簡直寥寥無幾了。
思考這個問題時,我正在一條游船上,確切地說是一只出了故障的電瓶船,任我們怎么拍打開關,把旋鈕轉來轉去,它都悄無聲息地紋絲不動。因為不想和別人擠在一起,我們把它開到了很遠的湖心,現在舉目四望,視野里一只船也沒有。想讓爸爸打手機,才想起手機和包一起存放在了寄存處,也就是說我們完全和岸上失去了聯系。大家哭笑不得面面相覷,看來只有等到船塢的人下班的時候發現少了一條船,才會設法找我們了。
離天黑還早得很,于是,在忙忙碌碌的生活里,竟然出現了一段不可思議的空白時光,除了閑聊,哼歌,把腳伸進水里蕩來蕩去,享受陽光和微風之外,我們別無選擇。瞇著眼睛看著青灰色的茫茫水面,想著剛剛發生的事情,心里竟有一點點魯賓孫的感覺。這可是我第一次遭遇“海難”啊!所以除了以上的一切,享受的還有“第一次”的興奮。對于十一歲的我來說,這真不簡單。
隨著我們的長大,“第一次”的新奇感受越來越少,鳥在天上飛,魚在水中游,沒有什么可激動的,生活變得像沖過許多次的茶一樣,淡而無味。
的確,不可能每天都發生“海難”,而且經驗的積累一定會以喪失好奇心為代價。但是,如果愿意,我們還是可以在看似乏味的日常生活中制造有意義的“第一次”:第一次去小動物收容所當義務工,第一次學做西點,第一次在天黑后放安裝了彩燈的風箏,第一次騎車載媽媽下夜班。
但愿每天都充滿激情,每天都有“第一次”。
(選自《美文匯》)
【品讀】
文章詳細地敘述了一次游船時發生“海難”的經歷,而首尾又說到許多個“第一次”,均為略寫,一筆帶過。詳寫是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寫部分是對詳寫部分的補充,旨在以小見大地表現“第一次”的普遍意義。同時,使文章內容更加充實。
◆佳作示例
在雙休日里
應小玉
周日閑來無事,便想去書店看看。
一上車,已經滿座了,我只好隨便站在車上。可在眾目睽睽之下,我感到有些不自在。一路上,我始終側著頭,故作冷酷地望著窗外飛馳而過的樹影。正在我胡思亂想之時,車戛然而止,由于慣性我一下子撲在了前面一個胖女人身上。那女人狠狠瞪了我一眼,看到她惡狠狠的樣子,本想道歉的我也不由毫不客氣地“哼”了一聲。
這時車上搖搖擺擺晃進了一個抱著小孩、拎著大包小包的男人,車上的人對這個男人的到來視而不見。在售票員的招呼聲中,總算有一位學生模樣的人給這個可憐的人騰出了一點地方,讓他抱著孩子擠了進去。
小孩一上車,便咿咿呀呀地喊著,給死氣沉沉的車廂帶來了不少生氣。寂靜的車廂里只有小孩那“啊唔”的自語聲和“咯咯”的笑聲不斷傳入耳膜,讓你忍不住想逗逗他。
當我把頭轉向了那個可愛的小男孩時,我從他黑亮黑亮的眸子里看到了好奇、真誠和友好,那一抹不帶任何雜質的澄澈黑亮,讓我讀到了一份久違的坦誠與感動。我的心不由得一顫,給了他一個會心的微笑。小男孩興奮地將兩只小手向我揚了揚,在父親的懷里不安分地跳動起來。我的心里突然涌起一種從未有過的感動,剛才的不愉快也在小男孩的微笑里慢慢融化。
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人們的心靈似乎離得越來越遠了。堅固的防盜門、高高的院墻將人們封閉得嚴嚴實實,一個個身著奇裝異服的帥哥靚妹們也開始習慣了擺出一副被稱作“酷”的冷漠如冰的表情。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又何嘗不在渴求著一種心靈的默契與交流,渴求著能夠彼此敞開心扉,感受心貼心的溫暖。那么,我們何不試著像孩子似的,給身邊的人一個微笑呢?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把快樂的香水噴灑到別人身上時,總有幾滴會濺到自己……
【簡評】
小作者由發生在雙休日的一件小事,引發出對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表達了希望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和諧相處的愿望,發人深思。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行文曲折。開篇我與“胖女人”的事件只是全文的一個鋪墊,小作者交代清楚即止,沒有作過多描述。而小男孩事件則由于與中心關系密切而做了重點描繪。結尾處的議論既照應了前面人們的表現,又很好地表達了主題。
◆學練結合
1.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過煩惱的經歷。家長有孩子不聽話帶來的煩惱,老師有學生成績不理想帶來的煩惱,學生有考試不及格帶來的煩惱……煩惱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煩惱呢?
請以“面對煩惱”或“戰勝煩惱”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敘文。要求:詳略得當,中心突出,有真情實感。
2.在我們成長的經歷中,也許有許許多多的實踐活動讓人難忘,比如第一次走上講臺,介紹多彩的自我;漫游語文世界,體驗成長樂趣;走上辯論臺,發表精彩演講……
請大家打開記憶的閘門,以“記一次難忘的實踐活動”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
附:寫作點撥
1.第一個題目適合寫記敘文,可以用第一人稱敘述“我”面對煩惱的經歷。可簡略地記述煩惱產生的原因,詳寫“我”面對煩惱的心情、行動等,結尾可以簡略地闡釋面對煩惱后的感悟。第二個題目也可以寫成記敘文,記敘“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煩惱,但要重點寫如何戰勝煩惱。遇到煩惱的部分可略寫,如何戰勝煩惱的部分則要詳寫。戰勝煩惱部分可以再分為兩個或三個層次,突出戰勝煩惱的艱難。
2.敘述時要安排好文章的詳略。寫一個難忘的活動,總要使人感受到“難忘”的原因。這點睛之筆集中反映在它發展的某些重要階段和場面之中。因此,寫此類文章時不能平均使用筆墨,要詳略得當,突出重點。特別是對人物細小的動作、神情或細微的環境都要想細、寫細。比如寫某次“探險”活動中,自己的腿受了傷,同學背自己回家,就要細想同學背你的經過,要想自己受傷后走路不方便到了什么程度?同學當時是怎樣非要背我?路上他克服了什么困難?當時他的神態怎么樣?有哪些令人難以忘懷的動作?他都說了什么?這樣細想之后,文章就會寫得具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