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常玩捉迷藏的游戲。
夕陽西下,暮色四起,三五成群的孩子就不約而同地湊到一起來。沒有電視,作業在學校就寫完了,一天當中最休閑的時光早早交給了我們這些活潑的孩子們。平房家屬院里,到處歡聲笑語。大人們找塊平坦的石頭一坐,嘮起了工作中的趣事。孩子們熱熱鬧鬧,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平房四合院有的是藏身的地方:涼房、過道,甚至是炭房、狗窩。我們玩起這個游戲來樂此不疲,在這個連路燈都沒有的小街道里,我們想不出別的更好的玩法。這個傳統的游戲有著根深蒂固的生命力,能把大人的話題嘮盡,誘出他們連連的哈欠和少許眼淚。
有一天,我不知道夜已深了,擔心被輕易找著,藏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別的孩子一個個被找著或是自己回來了,大人們拍著屁股上的塵土要回家了。不見我回來,大家就四處去找,一起喊我的小名。然而,我藏得太遠了,太隱蔽了,根本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么事。我一個人在那兒樂呵呵地等著別人來找,并為自己能找到這樣一個好的藏身之所而慶幸。這樣一個隱蔽且安全的地方,我是不會隨便說出去的。
可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很快他們就找得不耐煩了。終于,一個大一點的孩子作出了決斷:各回各家。沒用舉手表決,大家誰也沒有反對,連原來擔心過我的也一哄而散地回了家。
時間過了很久很久,我憋不住了,就試著探頭出來瞧,不見一個人影。我想大家不可能立刻找到我,就躡手躡腳地往回溜。走了一段路,還不見一個人,我開始犯嘀咕了:他們都哪兒去了?該不是到別處玩去了吧?我開始擔心起來,就壓著嗓子喊那些孩子,沒有回應。我加快了腳步,心跳開始加速。我又試著呼喊,他們仍無人應答。我害怕了,腦袋嗡嗡作響,頭皮發麻,兩腿不聽使喚,一下子摔倒在泥潭里。我嚇哭了,但又不敢大聲地哭,我聽到路邊人家“汪汪”的狗叫和樹頂上貓頭鷹怪聲怪氣的哀鳴。我抽泣著,跌跌撞撞,不知怎么逃回了家。
我手寫我心
正當“我”為自己的藏身之處慶幸時,卻未曾想到“我”已把自己置身于困境之中。同學們,你有沒有過弄巧反拙的時候呢?當時的你心里在想些什么?拿起手中的筆,寫下自己當時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