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們,萬花筒就要轉起來了,這里面有很多特點鮮明的人物形象,有文靜的英子、好漢查理、善良的安利柯、大英雄劉伯承、大作家蕭伯納……喜歡交朋友的小同學,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來轉動萬花筒,看看作者是如何來描寫這些人物的吧!
第一,動作描寫。
【閱讀選段】
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課前,她早早地就來到教室,下課后,她又總是最后一個離開。因為她得過小兒麻痹癥,腿腳落下了殘疾,不愿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選自《掌聲》)
【技法點撥】
善良的小朋友,當你看到這個“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的女孩子時,是不是內心會有好多的疑問,當得知她有殘疾才會這樣時,是不是內心有很多的痛,是不是很想去對她說:“我理解你,這不是你的錯,你應該跟我們一樣快樂地生活,我們做朋友吧!”
人物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姿勢都能很好地表現人物的性格。作者寫英子,著重寫了她的行動。這里所說的行動,不是人物的一切行動,而是最有意義、最能顯示人物性格的那些行動,包括人物的習慣性動作和下意識舉止,使讀者透過人物的“所作所為”,感受其豐富的內心世界。比如:英子默默地坐,早來晚走。
第二,語言描寫。
【閱讀選段】
“你想把它拿走嗎?”聽到說話聲,查理才發現有個小女孩坐在輪椅上。
“不,好漢查理從來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你可以拿下來看看。好漢查理,我叫杰西。”
“謝謝!”查理顯得彬彬有禮。他抽刀出鞘,仔細地看著。
杰西說:“這刀是我爸爸的,要不然我會送給你。好漢查理,能推我到外面曬曬太陽嗎?”
“好吧。”查理戀戀不舍地把刀掛回墻上。(選自《好漢查理》)
【技法點撥】
這個說話擲地有聲、干脆利索的男孩子是誰?猜對啦,他就是我們的好漢查理。他從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喜歡幫助別人,舉止言行很有“好漢”的做派。相信小讀者們也愿意和這樣的小伙伴交朋友吧!
我們在寫人物的時候,往往離不開語言描寫。言為心聲,人物的話語最容易“泄露”人物內心的秘密,所以抓住那些能讓人眼前一亮的語言來描寫人物,可以充分地將人物的內心世界袒露出來,從而讓讀者對這個人物有一個直接的了解。如果掌握了這個寫法,你筆下的人物一定會生動活潑,讓人喜歡。
第三,心理描寫。
【閱讀選段】
我覺得很不安,氣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該那樣做。克萊諦是個好人,他絕對不會是故意的。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他幫助父母親干活、服侍生病的母親的情形。還有他來我家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誠心誠意地歡迎他,父親又是那么喜歡他的種種情形來。啊,要是我沒有罵他,沒有做對不起他的事該多好!我又記起父親“應該知錯認錯”的話來。但是,要我向他承認錯誤,我覺得太丟臉。(選自《爭吵》)
【技法點撥】
所謂心理描寫,就是對人物內心活動的描寫。任何心理活動的產生都是有原因的,把引發心理活動的起因寫清楚,對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
與好朋友爭吵后的安利柯,內心很不平靜。聰明的小讀者是不是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呢?朋友的各種好一幕幕地浮現在自己的眼前,想主動承認錯誤,卻又說不出口的矛盾心理折磨得我們好難受。作者的這一段心理描寫,真是精彩極了。
溫馨提醒一下,描寫心理活動時,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用第一人稱時,可以寫“我”的心理活動,但不能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因為別人心里是怎樣想的,“我”是無法確切知道的。
第四,典型事例。
【閱讀選段】
手術中,一向鎮定的沃克醫生,這次卻雙手微微顫抖。他對年輕人說:“你要是挺不住,可以叫出聲來。”
年輕人一聲不吭,雙手緊緊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單,汗如雨下。手術結束,嶄新的床單竟被抓破了。
沃克醫生擦著汗,對年輕人說:“我真擔心你會暈過去。”年輕人臉色蒼白,勉強一笑:“我一直在數你的刀數。”沃克醫生嚇了一跳:“一共多少刀?”“72刀。”沃克醫生不禁失聲喊道:“了不起!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是一位軍神!”(選自《軍神》)
【技法點撥】
哇!這位不用麻醉藥就敢讓醫生動手術的人是誰?真心地想豎起大拇指,稱贊他一聲“大英雄”。年輕人的話語、神態和動作,充分展現了他堅強、無畏的品質,用軍神來形容他,簡直太恰當了。
寫作中,寫人與敘事是分不開的。人在做事的過程中無不展示著他的性格特點,但寫作時事件的選擇必須具有典型性。所謂典型事件,就是那些能夠充分突出人物性格的事件,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兩三件事。同學們注意嘍,典型事件可不一定是大事件哦!
第五,以小見大。
【閱讀選段】
臨別時,蕭伯納對小姑娘說:“別忘了回去告訴你媽媽,就說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蕭伯納。”他暗想:當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時,一定會驚喜萬分。
可是,出乎預料的是,小姑娘竟學著蕭伯納的口吻說道:“請你回去后告訴你媽媽,就說今天同你玩的是蘇聯小姑娘娜塔莎。”(選自《大作家的小老師》)
【技法點撥】
大作家遇到了可愛的小姑娘,小之又小的故事,卻折射出了一個道理,蕭伯納明白了,聰明的你呢?
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來似乎很平常,卻包含了深刻的意義,這就是以小見大。只要同學們善于發現,小故事同樣能反映深刻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