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新寫的兩篇文章和滿腹的狐疑,在一個春天的晚上,我敲開了一位作家的門。
在作家的書房里,我們聊了很多,許多話我都記不起來了,唯獨他講的一個故事讓我終生難忘。他說:齊國有一個特別愛好打獵的人,可他打的獵物總是不如別人,甚至空手而歸。所以,每次回家都覺得愧對家人,見了朋友也感到羞愧不已。按說他打獵的技術并不比別人差,為什么收獲總是不如別人呢?原來是他使用的弓差,狗也沒有其他獵者的狗跑得快,收獲必然不如別人。有人就勸他說:“你最好先回家致力于耕作吧!”齊人問:“為什么?”說話的人笑而不答。齊人認真思考了一下:“我若致力于耕作,那就必有收獲,等有了錢,不就可以買精弓良犬了嗎?”于是,他便奮力耕作了幾年,家境富足后,到市上買了精弓良犬。從此之后,每次再出門打獵,他的獵物常常超過其他的人。
故事講完了,作家笑著對我說:“其實,讀你的文章,可以看出你的語感不錯,完全具有成為大家的潛力,只是你的‘弓’還不精,‘犬’也不良。說到底,創作不過是善借他物而揚己的藝術。因此,寫作不是只憑一個‘寫’字就能寫出好文章。就像齊人,技術雖不錯,但弓和犬不行,也會一無所獲的。要想寫出好文章,不但要讀好充滿智慧的有字之書,讀好大自然這本氣勢磅礴的無字之書,還要讀好世情人情這本景狀萬千的生活之書啊!先躬身‘耕耘’吧,等有了足夠的積累,就相當于擁有了‘精弓良犬’,你自會有超人的獵獲可以享受!”
作家的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從此我不再只追求一個“寫”字,而是躬身“耕耘”,認真積累,幾年后,終于借助書籍的“精弓”、大自然的“良犬”之力,開始在文學的山林里有所獵獲了!
博士丁的話
寫作不是閉門造車,僅憑“寫”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在生活中、大自然中進行長時間的觀察,搜集素材,并且進行消化,使其成為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在寫作時才能達到得心應手、運用自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