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江西詩派有位很出色的詩人,叫潘大臨,他家里很貧窮。有一年秋天,他一個人在茅屋中閑臥休息。忽然,外面風聲大作,驟然雨降,風雨攪動樹林嘩嘩作響。詩人有了靈感,立即在墻壁上題寫詩句:滿城風雨近重陽。剛寫完這一句,還要往下寫時,忽聽門外有敲門聲,開門一看,原來是催租的官吏。家里沒錢交租,只得苦口相告,好歹算把催租人打發走了,心情卻十分沮喪,再想接著把這首詩寫完,可怎么也寫不出下句了。因此,文學史上只留下這么一句佳句,后來許多詩人寫了續詩,但都不理想。
“滿城風雨近重陽”,寫出了接近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的深秋時節,風急雨驟,壓滿全城的雄渾氣勢,下句也需要有這樣氣勢的詩句才能承接,可詩人因“敗意”,連自己也續不出來了,成為詩史憾事。“滿城風雨”后來成為成語,比喻消息一經傳出,就眾口喧騰,到處轟動。
博士丁的話
這個故事說明,我們寫作時,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情境,聚精會神,構思完成后要專心致志,一氣呵成地把它寫完。不可一心多用,或時斷時續,以至于半途而廢。
(選自《小學生閱讀世界》,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