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母愛像一輪炙熱的太陽,驅逐了我們世界里的一切黑暗和陰冷;母愛如一個炙熱的火把,消融了我們旅途中的坎坷和障礙。不論是在自然災害時期,還是在生活相對富裕的現在,母親都在用不同的形式詮釋著母愛的厚重。在莫懷戚的《散步》中,作者通過敘寫母親為了一家人的和睦而忍受身體的不適同意走小路這件事,傳達出了濃濃的母愛。接下來,再讓我們讀一讀這兩篇文章,相信你定會有所收獲。
【母親·感人瞬間】
一只送上門的獾
□路長青
這是發生在自然災害時期的故事。
剛入冬,我家就揭不開鍋了。那時我剛剛6歲,卻患有嚴重的胃病。村里的醫生說我營養嚴重不足,得趕緊吃有油水的東西調養,否則我的小命就難保了。母親當時就哭了。突然,母親有些興奮地對我說:“青子,你還記得棲霞嶺上咱家地里對面那個獾洞嗎?明兒一大早媽帶你把那只老獾熏出來,煮了給你吃好不好?”
第二天,母親用大號簍子背著麥糠和工具,牽著我來到那個獾洞旁。母親在獾洞前笨拙地點燃麥糠,把明火吹滅之后,就用芭蕉扇子不停地往獾洞里扇,嗆人的濃煙順著洞道直往里灌。就在這時,只聽“唿”一聲,那只老獾猛地從洞口躥出去好幾米遠。母親手拿鐵鍬準備把它制伏,它則邊吼邊往遠處退,母親就這樣被它一步步引到距離獾洞十幾米遠的地方。這時候,只見獾洞里依次探頭探腦地走出5只小獾。老獾面對獾洞凄厲悠長地叫了一聲,那些小獾立即一路狂奔至一個長滿野草的陡坡前,而后一個個抱緊腦袋像皮球似的滾了下去。等到母親反應過來的時候,那只老獾像完成了此生一大夙愿似的,不緊不慢地鉆進酸棗叢。
……
一個月后,家中依然糧食短缺。一天凌晨,天沒亮的時候,我突然聽到房屋門板被什么東西撞了一下。母親剛出門,險些被腳下一個軟乎乎的東西絆倒,低頭一看,竟是那只老獾。老獾死了,它的頭上和門框上都有大片血跡,還沒完全凝固。母親抱起這只足有30斤重的獾說:“難道你是故意撞死在我家門前的?你是把你的肉身當做禮物來報恩的嗎?”母親哭了。在獾死去的第二天,舅舅悄悄地把這只獾剝了皮,取了肉,我和鄰居吃得滿嘴流油,母親卻始終避著。
第二年,我們那一帶獲得了幾十年不遇的大豐收。母親精選了一堆籽粒飽滿的麥子,一把一把裝進獾皮里。因為裝得太滿,看上去像是一只待產的獾媽媽。我知道,母親是要用最好的糧食安慰老獾那饑餓而善良的靈魂。
(選自《猿啼如歌》,有刪節)
讀后漣漪
動物之間尚且懂得知恩圖報,何況我們這些被稱作“萬物之首”的人類呢?文中,作者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了母親為患有嚴重胃病的“我”捉獾的故事,凸顯出了母親的善良和老獾的機智;而結尾老獾的以死相報,更是將全文的情感推向高潮,讀后引人深思。
【母親·時光記憶】
母親的數據庫
□路 勇
那些年,母親還在世的時候,我很少回老家小鎮過年。公司籌劃春節排班時,我總是第一個站出來申請加班。我不是貪圖不菲的加班費,只是不喜歡母親的嘮叨,哪怕母親一邊嘮叨,一邊井井有條地照顧著我的生活。
再后來,母親因為復發腦溢血離開了人世,就算我回家過年也見不到她了。
去年回家時,我為了找一本舊書,不經意間翻出一張折疊的牛皮紙。牛皮紙上的字是父親寫的,每個字都寫得老大老大的。父親剛好看到,笑著說:“大勇,這是你母親的數據庫,特地讓我寫得很大,以便看得更清楚一些。”我捧著牛皮紙,上面赫然寫著——
1.大勇早上要喝老王家的豆漿,得多放兩勺子的糖;
2.熱干面要蔥不要蒜,辣椒油要一勺半,醋只要半勺;
3.大勇的西裝、襯衣三天燙一次,拖鞋、雪地靴有太陽就得拿去曬曬;
4.大勇看完新聞聯播,要看一個半小時的書,千萬不要去吵他;
5.大勇睡前要喝半杯熱牛奶,吃兩片面包,要咸味的,但不能加肉松;
……
我很少回家過春節的那些年,平時更是抽不開身往老家趕,可是母親卻那么用心地呵護著我,還獨獨為了來去匆匆、甚至不知回不回家的我,建立了如此瑣碎、如此詳盡、如此暖心的數據庫。
想象著母親戴著老花眼鏡看這些數據的情形,再回想到自己刻意不回家的那些春節,感動中夾雜著慚愧、慚愧中夾雜著內疚的情緒,便不由自主地涌上了我的心頭。我再次凝望母親遺像上和藹的面容,淚水再一次淅淅瀝瀝地落個不停,仿佛在冬日里下起了一場春雨。
入睡前,床前是半杯熱牛奶,還有兩片咸味的面包片。我告訴自己母親不在了,我還有日益年邁的父親,為了遺憾不再重新上演,每年春節我都要回去。
(選自《笨生活,快樂活》,有刪節)
讀后漣漪
文章語言平實自然,通過述說“我”由起初厭惡母親的嘮叨而寧可選擇加班,到后來母親過世后因看到母親建立的“數據庫”而懊悔痛恨,進而聯想到母親操勞的模樣,心中悔意愈加濃烈,由此引發了“我”對母親的深切懷念。文章通過記敘一些生活中發生的瑣碎小事,折射出了母親對“我”無微不至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