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歷年間,紹(shào)興城里新開了一家點心店,徐文長常常光顧(ɡù)。一次,店主央求徐文長給他寫一塊招牌,徐文長一揮而就,并囑咐(zhǔ fù)店主不得改動。招牌一掛出來,點心店立刻門庭若市。原來大名鼎(dǐnɡ)鼎的徐文長竟然沒有寫“心”字中心的一點。紹興城的人都來看熱鬧,點心店的生意也就格外興隆[lónɡ]。
可是名聲賣出去以后,店主就開始偷(tōu)工減料,點心的質量每況愈(yù)下,生意也就漸漸不景氣了。一天,一個顧客對店主說:“‘心’缺一點還叫‘心’嗎?難怪生意不好!”店主于是用黑漆(qī)在招牌上的“心”字中間補了一點,可生意卻并未好轉,反而更加蕭(xiāo)條了。店主感到很奇怪,就去請教徐文長。徐文長說:“‘心’無一點,既引人注目,又使人有空腹(fù)的感覺,來吃點心的人就多。加上一點,變成了個實心肚子,誰還要來吃?做生意不可過分貪(tān)心。現在你把‘心’上那個黑點改成紅的,生意還會興隆。”店主恍(huǎnɡ)然大悟,照辦了,果然很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