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萬種死法
作者:勞倫斯.卜洛克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卜洛克創造史卡德伴隨千萬讀者快滿四十年。為向大師致敬,臉譜邀請出版界文字圖像最佳拍檔連手打造足以傳家的經典,邀請文化工作者傅月庵先生擔任主編,重新修潤譯文,著名平面設計工作者楊雅棠擔綱裝幀設計,并按照英文出版時序重新編號。傅月庵說:“這一份‘永遠追求更好’之心,實即一名編輯所能奉獻給作家與讀者的最大溫情與敬意了。”
靜子
作者:佐野洋子
出版社:無限出版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佐野洋子在四歲那年便下定決心,從此再也不牽母親的手。她不了解母親為何討厭她,虐待她。她也討厭母親,討厭她兇惡蠻橫、品味庸俗、愛慕虛榮。憎恨母親、又自責自己痛恨母親,佐野洋子充滿著遺棄母親的罪惡感。她在母親失智、自己罹癌之際,借著此書回顧過往童年,過去相處的點滴成為理解母親的線索,想起自已一輩子與母親的角力,描寫與母親之間的羈絆與愛恨。
自由與文學
作者:高行健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自由與文學》結集自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演講,包括在世界各地的精彩演講紀錄。劉再復對其的評價是:“他的一生,孜孜不倦在小說、戲劇、繪畫乃至電影等文學藝術領域不斷創新,而且不屈不撓地追尋文學的真理。他最后找到的文學真理就是真實、真誠、獨立不移和對于‘自由’的覺悟。”“文學改造不了這個世界,只能采取文學的方式去描述人類生存的困境,成為人的生存條件的見證。”成為本書最好的批注。
哈佛商學院教我的
30歲就定位の成功術
作者:石冢孝一
出版社:核果文化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作者石冢孝一在年僅29歲時,就當上路透社的部門總經理,更在34歲成為公司CEO,他獨創的石冢流“30歲就定位工作術”,在短時間內累積他的“職場價值”。累積自己的價值,除了做到最好之外,還必須快速。他的工作量是一般人的2倍,他要求自己以3倍的速度工作,也因此造就了他獨特的“6倍速”工作術。他以態度、時間管理、搜集信息、簡報和溝通等5個方面,分享自己求學、工作和進修的60個秘訣。
忠于自己靈魂的人
作者:楊照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人有沒有可能不荒謬地活著?本書是當代華文世界解讀諾貝爾獎得主卡繆、《異鄉人》、“荒謬三部曲”最權威文本,從文集、小說和戲劇等不同體裁,標示出潛藏在日常生活底下的“荒謬”,點出“存在主義”的真正本質。
賽狗場的女人
作者:理查德德·福特
出版社:寶瓶
出版日期:2014年3月
本書收錄理查德德·福特最為人熟知的十篇短篇小說,在他筆下,隨處可見小人物的隨波逐流、瞬間交會的偶然機緣,失根的狀態……人性的考驗無所不在;人們與大自然對抗,也與自身存在的卑微相對抗。本書不僅是他驚艷文壇之作,也是奠定他成為美國文學代表人物的重要作品。
好人難遇
作者:芙蘭納莉·歐康納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14年3月
人心不古,好人難遇。10個黑暗懾人的故事,一幅悲憫荒涼的浮世繪。歐康諾的小說世界是個人的內心世界,她經常運用鄉土與宗教背景及獨特的生命觀架構小說人物的內心沖擊,凸顯一種由抒情與暴力、寫實與抽象、已知與未知等詭異組合構成的小說風格。
紐約人的城市翻轉力
作者:黃金樺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對于城市而言,我們都是過客;但是關于城市的面貌,它應該是一層層累積上去的。來自各國的移民后裔,在紐約市以各自的熱情,在被視為舊街區的居住地,創造讓當地居民幸福、也讓整個社會幸福的小商業與開放空間,并將這些帶動翻新的力量,趨轉至全美、全世界各地。
藝術的起源
作者:杉本博司
出版社:大家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藝術的起源》是杉本博司對自我創作與當代人類處境的自問自答,他更以文字梳理作品中“意象與語言的緊密交織”,將思索與創作歷程在讀者面前完全開展。我們有幸得見當代藝術與過往人類意識活動激蕩出的炙熱火花,并一窺杉本博司所勾畫的人類精神史全貌。
世界是設計
作者:奧托·艾舍
出版社:木馬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是被我們制造出來的世界。本書與構思設計本身的面向有關。在此,不把設計理解為精制、美化、裝飾。設計一字的最初意義隱含構思起草。設計首先是構思,雖然這個字在這段期間主要意味著美學上的整容。在構思設計中,人將自己的發展握于手中。
日本寫真50年
作者:大竹昭子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攝影是“生命·機器·外在”間的搏斗現場。雖然各種攝影作品都存在著機器與外在世界之間的往返運動,但是攝影師如何接納生命物的主張,會造成攝影表現的微妙不同。本書透過森山大道、中平卓馬、荒木經惟、筱山紀信等十位當代攝影家的生命經驗及工作思考進入“日本寫真”。
四分之三的香港
作者:劉克襄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2006年秋天,劉克襄開始在香港行山,繼而體悟廣達四分之三的郊野才是香港本色。憑借著長年走訪山野和自然觀察的經驗,他摸索出獨到的行程。他以扎實的臺灣經驗,道出香港的南方生態美學,“一個比購物和美食更獨特、更有魅力的香港”。
母親是面鏡子,
照見真實的自己
作者:大山真弘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日本知名內觀研修所所長大山真弘,二十年親身指導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透過內觀療法,以母親為原點,進入深層自我,看見自己真正的樣子。透過這樣的內觀,在心中打開一扇窗,看待外界事物的眼睛將從此變得不同,心靈也將更加充實開闊。
日本媽媽的臺菜物語
作者:一青妙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14年3月
“我一直沒有機會直接從母親那邊學到做料理的手藝,卻用鼻子和舌頭回憶母親的味道。我相信母親是透過料理,想把她深深的情愛傳達給女兒們。”有如女兒寫給媽媽的另一封長信,作者藉由書寫描述媽媽親手烹煮過的每一道臺灣料理,回憶、感受、悼念媽媽的愛。
路上觀察學入門
作者:赤瀨川原平、
藤森照信、南伸坊 編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路上有些東西,例如只能上下卻通不到任何地方的階梯;遮不到任何東西的屋檐;安在二樓的可以打開的對外門……它們存在于日常生活周遭,只是正常人如你我往往不會發現。但有一群人深深為此著迷,甚至為它取了個“路上觀察學”的名稱,對此大作研究。
豬身上的一條公路:
手卷展
作者:馮杰
出版社: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2014年3月
這是一本奇書,作者馮杰借草、借木、借露水、借咳嗽、借哈欠之后,遂成字、成句、成文、成一把薄薄的月光意象。馮杰幽幽嘆道:“江山依舊在,只是豬顏改”,其意云何?待他以雞零狗碎,一五一十道來。
壓力管理:
提升生活的質量
作者:藍采風
出版社:幼獅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本書是作者72歲之時完成的作品,藉由多樣的評量表,供讀者評量自己的壓力來源、壓力大小程度、性格與耐壓性等等,進而選擇適當的方式紓解壓力,甚至化壓力為積極正向的動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與人生態度。
誰是便便噗~
作者:史蒂芬妮·布雷克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從前有只小兔子西蒙只會說一句話“便便噗——”一天,他遇見了一只狼,問道能否把他吃下肚,小兔子說“便便噗——”,于是他便被狼吃了……后來,也是靠著從頭到尾說的這句話,小兔子成功從狼的肚子里脫身。
獵殺海洋
作者:卡魯姆·羅伯茨
出版社:我們
出版日期:2014年3月
雖然現今漁業的高效率已經到了毫不留情的程度,然而對海洋生物資源的密集開采,并不是從現代或是工業化才開始,而是早在十一世紀歐洲的中世紀就已經展開。羅伯茨在本書中探討悠久繽紛的商業捕魚歷史,同時也帶領讀者穿過數個世紀,見證海洋的衰亡。
雜食者的詛咒
作者:羅伯·魯斯提
出版社:大牌
出版日期:2014年4月
胖,和你想的不一樣。透過本書,魯斯提醫師帶我們建立對肥胖的全面性觀念,也呼吁大眾關注加工食品。便宜的加工食品,已經害人類又胖又病(甚至愈貧窮的國家愈胖)。此外,作者建議我們:去找真正的食物。真正的食物,是不需要標明成份、熱量或制造日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