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年前,我還在倫敦讀博士,老公也剛剛開始工作,在這個看起來并不適當的時機,一對雙胞胎小姐妹自作主張在我的肚子里安營扎寨了。要不要拼事業的同時擔負起養孩子的責任呢?這份事業家庭的“雙拼飯”我們能吃嗎?
幾年后的今天,我覺得當年的決定是正確的。也許繼續等下去,也未必等到一個“最適合要孩子的時間”,而生活卻證實了這份“雙拼飯”是一個寶貴的際遇,讓我們懂得了如何和孩子更好地相處。
爸爸沒有“被閑置”
我們家默認爸爸也得帶孩子。最美好的晚上,是老公不加班,晚飯后,我抱一個孩子,老公抱一個孩子,幸福地看也看不夠。倆孩子學會走路后,這樣的夜晚,小家伙們會很安心地在臥室里玩兒,而且是自己找樂子玩兒,不會無聊地所有房子挨個亂竄,也不會總是需要大人哄逗。我們就在旁邊看著她們,如果不發生爭搶,她們總是平和而愉快的。
最美好的周末,是我們一家四口一起出去玩。有時去迪卡儂,帶她們去買幾個球,玩滑梯,玩自行車,試上幾雙小鞋子(這是她們自己的愛好)。有時候去超市,一起采購日用品,順便讓她倆逛逛街,然后一人扛著一袋東西回家,當然,她倆的袋子要比我們的小很多也輕很多。有時候她們不想走路,我和老公一人背一個,散步一個多小時,邊走邊聊天,她倆時常會參與到我們的話題里。這些時候,就覺得有一團甜蜜滿足的氣場包裹著我們四個。不知這是不是小家伙們最早的幸福教育呢?
孩子們上幼兒園后,特別忙的日子里,姥姥姥爺或爺爺奶奶會階段性地過來幫忙,更多的時候,我們每天都要抓緊工作,以便盡量按時接送小家伙們上幼兒園。小家伙們也要幫爸爸媽媽忙,每天放學后在幼兒園從5點托管到6點。
為了每天5點準時下班接孩子們放學,我工作的時候會刻意提高打字速度,把需要約人會面的工作放在午餐時間,需要打電話溝通的事情都放在下午5~6點間(這個時候我在班車上)。回到家里,先布置孩子們自己玩,我再去迅速做晚飯。8點左右,老公到家,吃完晚飯我陪孩子玩,他來洗碗和收拾房間。9點多帶孩子們刷牙洗臉講故事睡覺。第二天早上,我6點起床趕班車上班,留下老公張羅孩子們起床、梳洗、上幼兒園。
沒有獨立的父母,哪來獨立
的寶寶
孩子的姥爺說,他的同事問他:你們怎么不幫閨女帶兩年孩子,讓他們小兩口輕松去打拼事業呢?他總會回答:我的女兒啊,她寧可累點也要自己帶孩子。而姥姥則說:需要我去幫忙的時候,告訴我就行,不需要的時候,我就好好過自己的生活啦。
這兩年里,小家伙們聽我們說過無數次“爸爸媽媽現在真的要忙,你們也去做自己的事吧。”于是她們早早地照顧自己的吃飯、喝水、洗臉、刷牙,每天睡前選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遇到事情也習慣了自己先想想辦法。
還記得有一次我早下班,于是早早去幼兒園接她們放學。回家的路上,妹妹問我“今天怎么這么早來接呀”,我說,“因為媽媽想你們了呀,媽媽想和小孩兒一起玩。”姐姐聽了問道:“你需要玩兒?你不是需要工作和擦地板么?”我哈哈笑的同時,也聽到了她的小抱怨。
是的,讓小小的她們自己承擔,會有成就感,也會有些小不甘。大概這就是她們從小跟著我們體會到的獨立的味道。好在,雖然略有不甘,但她們的確比同齡的孩子更獨立。
最好的狀態:安心又甜蜜
小家伙們大一點后,開始經常去姥姥家“度假”了,每次去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這對所有人來說可謂是蜜月般的日子,我和老公可以重溫二人世界;姥姥姥爺可以享受天倫之樂,樂得合不攏嘴;孩子們不用上幼兒園,每天在家瘋,還可以享受“要雨得雨,要風得風”的生活。
大家可能會問,這一個月,姥姥姥爺會不會把孩子寵壞,讓我們費力為寶寶建立的好習慣全部坍塌。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我們真的不會擔心孩子們被寵壞了。因為經過這幾年的親密相處和獨立教育,她們已經成長為有主見、懂自律的小孩。我們也已成為懂孩子、有自信的父母。享受親密的同時,每個人又有屬于自己的獨立空間,這樣的生活真是安心又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