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石頭剛出生時3.3千克,粉嫩可愛。正當全家人翹首企盼他快點長大時,麻煩事發生了:出生兩周后,小石頭在每次喂奶后10分鐘左右就出現噴射性嘔吐,吐出來的奶汁或奶凝塊伴有酸味,嚴重時還嘔吐出咖啡樣的血性物質。每天吃完就吐,然后又拼命吃,連續不停十幾次。老人家說,孩子吐奶很正常,吐完再吃就好。可石頭媽媽很擔心,別的孩子一邊吐奶一邊長個兒,可小石頭滿月時體重比出生時還減輕了。好在及時把小石頭帶去醫院,醫生說,這是典型的肥厚性幽門狹窄,再不送醫,怕有生命危險呢。
吐奶又減重?小心!
聽完小石頭的經歷,雖然有驚無險,但難免會讓新媽媽們對號入座:我家小寶貝也經常吐奶,怎么知道這種吐奶是正常的溢奶,還是病理性的肥厚性幽門狹窄呢?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是新生兒比較常見的腹部畸形,以男嬰居多,男女比例高達4:1。這類患兒剛出生時與正常小孩并無不同,到兩三個星期后才會出現嘔吐。起初每天嘔吐2~3次,一般發生在吃完奶后十來分鐘到半個小時,家長以為是奶吃多了、受涼了或消化不良等,帶孩子看病時很多醫生也會這么處理,給孩子開消化藥,卻不見病情好轉,反而越來越厲害,嚴重時出現噴射狀的嘔吐。
這就是傳說中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通俗點解釋,幽門是胃和小腸的連接口,也就是胃的“出口”,這個出口正常應是門形結構,正常情況下,食物進入胃以后,在消化液的作用下變成食糜,然后通過幽門進入腸腔,由小腸將食糜進一步消化并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但有少數嬰兒的幽門環肌天生肥厚,造成幽門管腔狹窄。隨著嬰兒一天天長大,吃得越來越多, 大量食糜積存在胃里無法進入腸道,胃里的壓力越來越大,就會導致劇烈嘔吐,呈噴射狀吐奶。因為它不是常見病,家長和一些醫生通常會把它當成消化不良來處理,這樣病情只會越來越嚴重。因為幽門狹窄會進行性發展,變得越來越不通暢,小孩嘔吐的次數也會越來越多,最后可能每次吃奶后都吐。因為這樣,多數患兒都會發展為營養不良、貧血,再加上后期抵抗力變差,引起敗血癥、肺炎等全身疾病的概率相當高。
而正常的溢奶,對大多數嬰兒來說是家常便飯,在出生后頭幾個月基本上每天都要吐幾次奶。雖然溢奶的量看上去很多,其實大部分是胃液,孩子不會因此而餓肚子。只要寶寶沒有表現出不適,也沒有減少體重,或者出現大量頻繁嘔吐、顏色發綠、哭鬧咳嗽等等異常現象,就不必看醫生。
正常吐奶和幽門狹窄噴奶的癥狀區別
嬰兒溢奶是很常見的現象,家長們千萬要分清楚兩者之間的區別,避免貽誤治療,也防止自己嚇自己。一般來說,因肥厚性幽門狹窄而發生的嘔吐癥狀非常有代表性:
1.在出生后兩周左右開始出現明顯嘔吐。
2.持續且為噴射性(嘔吐得非常強烈,可能會吐得很遠)。
3.持續不斷的饑餓感:嘔吐之后,患兒馬上就能接受下一次喂食。
4.不常排便。
5.假如以上癥狀持續超過數天,孩子可能會出現體重減輕或無精打采的癥狀。由于患兒無法正常吸收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所以嬰兒的體重不會增加,生長停滯,甚至會因不斷嘔吐而出現脫水現象,要緊急就醫。
一定要開刀?No!
如果孩子連續多次在喂食后出現從鼻孔口腔噴射吐奶的現象,就應該立即送往醫院。在等待確診這段時間內應給孩子少量多次哺乳,以保證孩子體內水分充足。不然短期內就會因為寶寶反復嘔吐而出現脫水、酸堿紊亂、營養不良、尿少、便秘等小危機。
等確診寶寶真的是肥厚性幽門狹窄后,家長也不必過于驚慌。雖然傳統的做法是需要進行“幽門環形肌切開術”治療,也就是正兒八經的手術:做全身麻醉,在腹部開個切口,然后把幽門括約肌切開。不過,現在已經有不少醫院能夠讓及時就診的寶寶免去一刀之苦。也就是“內鏡下幽門括約肌切開術”。這是一種近年來全新的治療手段,讓小孩子吃藥后,用超聲電子胃鏡探入胃部,再用電凝刀把幽門切開。這種手術方式不用全身麻醉,也不用切開腹腔,不必擔心傷口感染,術后無疤痕,不出血,手術只需半小時即可完成。
但是醫生提醒,雖然內鏡手術聽起來很靠譜,卻需要家長的細致配合,因為能不能操作完全要看孩子入院時的身體情況。如果就診及時,確診后即可馬上做手術。但多數患兒要輾轉多家醫院才能找到病因,此時已發生營養不良、貧血甚至敗血癥、肺炎等嚴重的并發癥,必須先做相應的治療,把身體狀況穩定在較好的狀態,才能進行擴大幽門口的手術。也就是說,診斷越早,孩子的狀況越好,手術的效果越好。
吐奶寶寶護理五步走
寶寶吐奶很常見,家長需要細心觀察或是就醫排除肥厚性幽門狹窄,再加上細心護理。
1.拍嗝:無論寶寶平時吐不吐奶,在他喝完奶后,都應及時幫寶寶拍嗝,讓氣體排出來。這是因為喝完奶后,胃里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氣,會造成胃部壓力,排出空氣就減小了胃里的壓力,自然就能減輕吐奶、溢奶情況。
2.體位療法:如果拍嗝不能解決問題,那就讓喝完奶的寶寶在家長肩上趴二三十分鐘。然后將枕頭墊高,讓寶寶側躺下,這樣可以有效地增加胃部排空速度。
3.飲食療法:少量多餐,喂奶后不要急于將寶寶平放在嬰兒床上,這樣有助于減輕返流。等寶寶精神恢復可以再給寶寶喂些奶,但每次喂奶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左右。
4.藥物治療:如果吐奶、溢奶嚴重,請醫生開一些刺激腸胃蠕動的藥物來改善。不過,藥物治療是放在最后考慮的。
5.排除疾病:除了肥厚性幽門狹窄外,當寶寶吐奶,并伴有發燒、咳嗽,或腹瀉、腹痛時,應考慮寶寶患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如感冒、肺炎、腸炎等疾病。感冒時,由于咳嗽的緣故,寶寶也常常出現嘔吐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