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數字技術與建筑設計”關系的認識,如今在建筑界并沒有共識,原因在于數字新建筑的發展確實處于初期。為此,國內數字建筑開拓者、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系系主任、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數字建筑設計專業委員會主任徐衛國,訪談了數十位國內外知名數字建筑設計學者、建筑師,以下是他們的對話,希望引起更多的關于數字建筑的討論。
“當今數字技術滲透到建筑領域后,建筑設計的方方面面已經發生了改變。基于這種技術,一種全新的建筑正初露端倪,就如同現代主義作為主流建筑統治了整個20 世紀,依舊有其他的流派與其并行發展,甚至對立,但數字化建筑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系系主任、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數字建筑設計專業委員會主任 徐衛國
數字建筑的核心是“精確度”
徐衛國:數字建筑會建立一種新的建筑風格和文化嗎?您可以用幾個關鍵詞來描述一下這個新的趨勢嗎?
阿麗莎·安底拉斯克:我不認為應當使用“風格”一詞,或許稱為“發展式設計”更為貼切。以前所謂單個的明星建筑師的概念已經不存在了,團隊合作產生了獨有的設計方式與切入點,這種合作精神是新型的建筑文化的一方面。與數字建筑密切相關的詞語是“精確度”。如今數字建筑設計越發精確,使得設計師可以勝任在多層級的分辨率上工作,或者說跨尺度地工作。因此,我們可以將細部和材質尺度上的信息和設計直接與大型規劃尺度相聯系。
建筑師的邊界被炸開
徐衛國:數字建筑給設計師帶來了什么變化?
大衛·詹森·蓋博:我們可以將真實世界的數據帶入虛擬世界,使得我們的虛擬世界變得更加智能。我們稱呼它為“交互建筑”。設計師現在可以設計新的材質、新的施工機器人、新的交互機器人。因此,我認為定義一個建筑師的邊界已經被炸開。我認為新的建筑文化已經出現了,我不愿稱呼它為數字文化,而更愿意用“黑客文化”來指代它,就像電腦黑客。
通過高效實現控制
徐衛國:您認為“數字新建筑”具有哪些特色?
阿里· 拉希姆:“數字新建筑”的中心主題就是設計研究,那些希望為這門學科貢獻力量的建筑師十分重視設計研究,他們從技術方面、制造方式方面,或者新型材料的使用方面對這一學科進行了細致的劃分,但這所有一切都是為了推動這門學科借助當今時代的優勢技術。數字化對建筑產生的影響,呈現出很多技術部分都是嘗試通過更高效的方式(如BIM建模方式)來實現控制。
關注建筑全生命周期
徐衛國:數字技術與建筑設計的結合,對設計的方法、設計信息的傳遞方式等實際工程帶來哪些變化?
邵韋平:有了數字技術,我們可以更加精準地去關注未來的需求,真正實現虛擬建造,設計圖紙不是簡單地滿足施工交底,還可以考慮一些更加細微的需求。通過一套控制體系,對各個環節進行校核,保證所有細節受控。同時設計對建筑全生命周期也給予關注,我們不但關注基本的設計、加工以及施工,同時在一些專項上,設計的模型還考慮到將來運行的需求,如消防、疏散,包括人的感受、舒適度、環保方面的要求等。
數字技術提供全新設計工具
徐衛國:基于數字技術的全新建筑都是曲面的,這和現代主義建筑是截然不同的,您怎樣評價這一事實?
尼爾·林奇:計算機技術使得一種新的、由曲線構成的建筑成為可能,這正是參數化的真諦,即用幾何方式控制曲線。計算機技術使人們可以更容易地控制設計、控制加工和生產。借助BIM,建筑的施工變得更加容易,建造成本和施工時間也得以控制。因此,我認為計算機技術僅僅是一種工具,一種讓事情變得簡單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