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本,顯然太少,與這個一年中最豪華的假期很不匹配。不過我得記住,這七天,不是我一個人的假期,沒有可能端一本書躺在沙灘椅上曬太陽,這是兵荒馬亂的7天,要努力讓家人開心的7天,能好好讀兩本書已經謝天謝地。更重要的是,從現在開始,我希望自己讀得慢一點,再慢一點,讀一本就是一本,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一目十行然后腦子一片空白上。
好吧兩本,僅僅兩本。
第一本是之前草草翻過,但并未得其精髓甚至還有誤讀的《悉達多》。這是諾貝爾獎獲得者黑塞的作品,用小說的形式表達他——一個基督文化氛圍中長大的西方人對東方宗教與哲學思想的思考,因為這個名字,我像很多人一樣誤解了這本書,以為是佛陀喬達摩?悉達多的傳記,其實是一個名為“悉達多”的年輕婆羅門的修行之路,書中還有他與喬達摩會面的情景。
希望在這個假期,藉由此書開啟我的慢讀之旅,一天幾頁,隨著這位悉達多的腳步,慢慢了解一個于我而言仍然十分陌生的領域。
第二本是打算與孩子一起讀的《孩子提問題,大師來回答》。作者是一位英國職業撰稿人,她的兒子和三個侄女不停地提問給了她一個有趣的創意——讓全球各領域的頂級專家來為孩子解答各種離奇問題。比如孩子問:“水為什么是濕的?”回答的人是英國科學博物館的專家,這很平常。但是“夢是怎么產生的”這個問題是由作家、哲學家阿蘭?德波頓來回答的。“為什么大人們說了算”是由喜劇演員和作家米蘭達?哈特來回答的,這就很令人期待了。還有“當比賽輸了時該怎么保持斗志”是由兩枚奧運金牌獲得者來回答。孩子們的問題千奇百怪,相信專家們的回答也不能四平八穩。
我能想象,在這個寒冷的假期中,每天臨睡、或是等待某件事情發生的時候,與孩子偎在一起,像講故事一樣與他們分享這本書,是一件多么讓人愉快的事。
當然,你還可以選擇
《Can’t and Won’t》
作者:Lydia Davis
出版時間:2014-4
2013年國際布克獎得主Lydia Davis是最異質的當代美國作家之一。她的小小說通常只有幾行,最多也不過幾頁,但充滿了對當代都市日常生活的觀察和思考。她的行文有時似語言游戲,有時充滿詩意,有時則富有思辨色彩。這本短篇集是Lydia Davis繼2007年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名單的《困擾種種》之后的首部作品,令人期待。有趣的是,其封面本身就是一則故事:“因為他們說她很懶。他們說她‘懶’的意思是她用了太多縮略詞:比如說,她不會完整地寫cannot和will not,而把它們縮寫成Can’t和Won’t?!?/p>
《跳房子》
作者: [阿根廷] 胡利奧·科塔薩爾
譯者: 孫家孟
出版時間: 2008-1
當電子閱讀器變得越來越普及、互聯網成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時,人們開始問:在一個電子閱讀的時代,文學會變得怎樣。重讀經典或許是尋找答案的最佳方法。阿根廷小說家胡里奧·科塔薩爾不但是短篇小說大師,他在半個世紀之前寫的長篇《跳房子》充滿了后現代主義的色彩:讀者既可以按頁碼順序閱讀,也可以按照全書末尾的跳接序列閱讀——如此這般的閱讀體驗與我們按下超級鏈接瀏覽互聯網無異。那是一部寫在時代之前的書,值得一再重讀。
《發現之旅》
作者: 托尼·賴斯
譯者: 林潔盈
出版時間: 2012-1
文藝小清新都愛花花草草。這部厚厚的書,不僅能讓你在賞心悅目的手繪標本圖片中補補博物學相關知識,更是記錄下10次最重要的自然歷史考察探險故事和有趣的科學發現,雙重閱讀體驗感,兩全其美,豐富而實用。自然主義的興起,人類科學文化的進步,在書中隨著航圖、坐標,一一推進,嘆為觀止。把它當做植物學趣味入門手冊或探險者故事大全,都不為過。
《偶發空缺》
作者: [英] J. K. 羅琳
譯者: 任戰 / 向丁丁
出版時間: 2012-10
繼《哈利·波特》之后,J·K羅琳脫下魔法世界賦予她的光環,用故事解放自己,回到作家本真的身份?!杜及l空缺》中的帕格鎮,真實并寫實,在小鎮議會委員突發死亡后,在政治、文化、心理變化等重重推動下,劇情溫和進展,卻值得深思。這個濃縮的小鎮社會,映射出微觀的人生百態。與其把它當做政治小說,不如說是現實主義的道德小說。在美劇般懸疑豐富的劇情中,諷刺、黑暗,充滿十足英國本土味的《偶發空缺》,總還是值得去一窺究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