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愷威不僅沒遲到,而且是踏準了九點正的時間不早不晚地出現在影棚。工作人員還在布景、架燈、選服裝,一聲“劉老師來了”,大家都抬起頭看了看,但似乎沒人能一眼把這個戴著棒球帽,穿著一件運動外套,背著雙肩大包低頭走進來的人認出就是劉愷威。
不是他特征不明顯,主要是他既沒戴口罩,也沒戴“明星”太陽鏡,而且那背包看起來很重,也沒人幫拿一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劉愷威不像個明星,不擺架子,不驕傲挑剔。就算拍攝中讓他穿一件不符合自己審美的衣服,他也會盡力以最委婉的方式來拒絕。
“當明星,總不能就失去了自己。”才與楊冪高調公布新婚的劉愷威說,明星其實就是個活在大家眼皮底下的人,這不代表明星就要高高在上目無一切,就算明星已經失去了隱私權,但是總不能因此而擁有欺騙權。
坦然、從容、做自己,也許正是所有明星夢寐以求的生活。

我從小就靦腆,沒演戲天分
近兩年香港藝人北上求發展的案例屢見不鮮,電視熒幕中《天山暮雪》里那個叫“莫紹謙”的人物幾乎無人不知,扮演者劉愷威藉此名聲大噪,《盛夏晚晴天》《一念向北》,總之打開電視機,收視黃金檔幾乎缺不了他的影子,這位混跡演藝圈近20年的藝人似乎終于找對了路,躍身成為當紅人氣偶像。
1994年出道,卻一直默默無聞演著一些無人問津的角色,似乎在影視圈不只劉愷威自己有這樣的經歷。父親是《射雕英雄傳》里洪七公的扮演者劉丹,自己卻跑去加拿大學建筑,學著學著又參加加拿大華人歌手選拔賽,還得了個冠軍,緊接著因為這次大賽與TVB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從而進入TVB學演戲……這種經歷,劉愷威絕對是頭一號。
“學建筑是當時的一個愛好吧,我自己也說不清。我覺得可能是在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有一種當個歌手也不錯的感覺,自己也喜歡唱歌,所以就去參加了歌手賽。”關于這些經歷,劉愷威一直帶著一種事不關己的態度、用他略帶“港味”的普通話來講述。參加歌手大賽得獎后,似乎藝人這條路也并不那么順暢,當時香港市場天經地義地流行影視歌多棲藝人,劉德華、黎明、張國榮……數不清的明星幾乎占領了所有市場,和TVB簽了合約的劉愷威只能去學演戲。
如今劉愷威飾演了多種角色,戲中的他絕對是偶像演技派,他卻這樣評價自己:“我從小就靦腆,喜歡安靜,對演戲總有些抗拒,總覺得我哪會去當演員啊?”進入TVB后的培訓更讓他感覺茫然,他用了一個北京詞兒來形容,叫“蒙圈”。“演戲?不就是背背臺詞嗎?塑造角色,表現情緒?怎么塑造,怎么表現?”這都讓劉愷威蒙圈了。
但是別忘了,“七公”劉丹是他父親。劉愷威的“處女作”電視劇《真情》是和父親合作。父親劉丹可以說是他演戲的“啟蒙老師”,劉愷威說:“我開始什么都不懂,就在那邊發愣。爸爸也很緊張,怕我影響到其他人的進度,他在現場就說我,挺尷尬的。幸虧我也是有點小聰明的,挺快就悟到一些基本的東西,很快他就不太說我什么了。”
爆紅的人總有一天也爆冷
每次被問起“爆紅”后的感受,劉愷威幾乎都是不置可否地笑笑,說沒什么。如果你愿意換個方式去問他:“為什么在香港十年都一直未能成名?”他才會很認真地想一會兒,然后告訴你,可能因為自己積累得還不夠。
就算如此,他依然在他以為“積累不夠”的情況下來到了內地。與TVB的合約期滿后,劉愷威放棄了續簽8年的選擇,而是應在內地《大清徽商》劇組做執行導演朋友的邀請,飾演男二號。“我想男人總是要出去見世面的,去就去唄。”
一到內地,劉愷威再次蒙圈了。從小在香港生長,只身一人來到內地,文化、語言上都有不習慣,而非科班的出身更讓他在能力上遭到質疑,這讓劉愷威一開始有點不自信。再者,和現在香港演員北上情況不同的是,劉愷威剛來的時候普通話配音演員很少,這激發了他學好普通話的想法,買教材、聽新聞,也會經常和劇組的工作人員聊天,讓他們糾正發音,“雖然我拍電視劇后期都會有專業的配音演員幫我重新配音,但我一直覺得,如果因此而偷懶不練習普通話,這樣對和我搭戲的演員非常不公平,沒辦法讓他們準確地感受到我的情緒、語氣,接戲就會接得很不舒服。”
肯努力的人總有回報。2007年《大清徽商》正式播出,此前長達半年多時間寄居在朋友家里、四處打工,還回香港拍了亞視劇集的劉愷威終于得到了反饋:收視不錯,反響熱烈。劉愷威算是在內地站住了腳。
“后來幾部年代劇反響都不錯,可能一些導演、演員、朋友覺得我還靠譜,給我介紹戲,慢慢就這樣一部一部累積下來了。爆紅?沒幾個人有這樣的運氣,總有一天也會爆冷。”
哭和笑都是一種累積
如今,劉愷威的努力和成果得到了多數人的認同,幾乎沒有人會想起當初在TVB那個跑龍套的小男生。對于為什么能在內地走紅這個問題,他顯得有些執拗而坦然:“是,你是科班出來的,我是培訓班出來的。每個人有不同的風格,但不管你有多少技巧,多少經驗,到了最后拼的就是真,一樣的哭,一樣的笑,就是有些人不哭也能打動你,那就是真,那種真摯是你對人生中每一份情的感受,這個是人生的累積。”
劉愷威最后總結出這樣一個規律:演員拼到最后還是拼閱歷,只有經歷豐富,才能真實地演繹出角色的靈魂。
于是有了《千山暮雪》的莫紹謙。對于這個人物,他捕捉到了靈魂。“這是一個多面的人,衣冠楚楚、風流倜儻,他占有欲很強,而另一方面卻又非常細心體貼,他是一個既有城府又單純、既狠毒又柔情的人……他很復雜,有些時候也很像我。”也許劉愷威在飾演那個時期的自己,他一直強調,每個時期的自己都是不同的,然而他幸運地在每個時期都在演繹他自己的靈魂。
在劉愷威的印象中,自己一直以來并不算一個幸運的人,然而命運依然讓他遇到了最好的機遇。“我不知道你會怎么想,但是我覺得人的一生會有很多不同的機遇,冥冥中會有很多不同的安排。可能到了某個時間,人生就會有個很大的改變,這種改變是突然間整個人的變化。而我在這個變化中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責任感,對家庭、對自己的任何一方面的在意、緊張與過去有很明顯的分別。當那一刻來的時候,其實你看任何事情都會不一樣。”
她很有個性,不像外表那么柔弱
自從和楊冪戀愛后,人們討論劉愷威的話題從戲里挪到了戲外。兩人2010年相識后至今,他們像是私下說好了,運用娛樂圈戀情的一切炒作手段,隱秘、曝光、高調出現,然后成婚,每個時間和力度都恰到好處,給予人們足夠的談資和消遣,讓他們成為這幾年來最知名的一對。

當然這只是坊間猜測,當事的兩位都格外淡定、冷靜,對自己的需求十分清楚。“我比冪冪大了整整12歲,而她很早就已經在內地很紅了,我知道大家有各種揣測,但是我總不能因為別人的揣測而放棄自己的愛情。”借楊冪上位、炒作,這樣的傳言自然因為愛情而不攻自破,然而作為明星,面對這些輿論到底有沒有壓力?
“有。”他毫不猶豫地說,“但你總要去面對。”
劉愷威和楊冪選擇面對的方式是更坦然,出雙入對,微博曬幸福,看起來高調張揚。劉愷威反問說:“那你覺得一段愛情應該是怎樣的?戀愛是很簡單的事,為什么要遮遮掩掩?我們選擇不去隱瞞,是因為覺得這個年代已經不需要所謂巨星那種地下情。”對于明星這種特殊身份的公眾人物來說,戀愛這種事情被公開是遲早的事情。
也許正是這樣的坦然,半年前還宣稱沒有想過何時結婚,卻在2014年伊始便在巴厘島舉行了甜蜜婚禮。劉愷威做事總是出人意料,即便一直都有求婚的想法,也總是想找到合適的時機,卻一直都沒有執行。他有點自嘲又有點得瑟地笑笑:“但實際情況卻是,突然某一天,在一個其實并不太浪漫的場合里,看到她陪在我身邊,就突然有了那樣的感覺,希望以后能永遠地生活在一起,想給她一個更大的承諾,于是就跟著感覺走,把戒指戴在了她手上。”
當被問到他眼中的楊冪是怎樣時,他想了好一會兒,慢悠悠地說:“嗯……她很有個性,不像外表上看的柔弱、可愛,具體怎樣,我很難用言語形容,這是兩個人在一起微妙的感覺。反正談過戀愛的就知道我要表達的意思,一切盡在不言中。”
斯琴高娃可以演我丈母娘
《風尚周報》:現在很多人說你會接一些爛戲,你怎么想?
劉愷威:大家看的時候會明白一部戲有很多不同的因素影響整個呈現,但是絕大部分觀眾看的時候就會說這個演員怎么接演這樣的戲,或者是怎么這么爛的戲,這個是誰演的。當然所有演員和幕后對這部戲都會有感情,特別是自己。也不單是這幾年,入行以來我都受過批評。但現在我覺得好不容易終于在某個類型里得到一些認同。
《風尚周報》:你希望你未來成為一個什么樣的演員?
劉愷威: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喜愛或很期待的演員,比方說內地的是姜文,他有一個新的戲我很想去看,或者說劉青云有一個新的戲我很想去看。一個演員你會很期待,是因為他每一部戲都會給你不一樣的感覺,或者是至少他不會讓你失望。我還挺希望自己成為這個被期待的對象。

《風尚周報》:你現在演了這么多角色,包括多面的莫紹謙、很有心機的皇太極,或者剛開始很玩世不恭后來又很成熟的喬津帆,你覺得自己更像哪一個?
劉愷威:都不像,但又很像。因為每一個都有劉愷威的部分在里面。可能我表面上看起來還比較像喬津帆吧,就是那種貧,那種對熟人的壞,那種挺討厭的壞。喬津帆這個人會讓你覺得很煩,但是煩得來又挺可愛,有他在,偶爾聽到他的聲音,雖然很無聊,反正也無所謂。
《風尚周報》:你有沒有特別想合作的女演員?
劉愷威:(沉默近10秒,冷不丁小聲地說出)斯琴高娃。
《風尚周報》:好像你有點猶疑?
劉愷威:不是不是我就一直都很喜歡她,我看的第一部內地劇就是《大宅門》,第二部是《康熙王朝》,她的演技很好。嘖,我覺得她的魅力在于不單是她的表演,就是那種真啊。我覺得她可以演我的丈母娘,或是奶奶。
婚后心里感覺變化很大
《風尚周報》:楊冪的耍寶逗貧在圈內是出了名的,那你們會斗嘴嗎?
劉愷威:會呀會呀,不過我們講的事情都挺無聊。談戀愛嘛,天天講話,沒有那么多認真的話要講,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的關注點很一致,不管是社會上、工作上的問題或者是生活里面大家留意不到的細節,我們都有留意到。比如說工作時對于同事們好笑的點,我們講的笑話只有我們兩個人懂。大家應該會理解我說什么,那這種東西是只有親密的戀人才有的默契。

《風尚周報》:楊冪是你理想中的對象嗎?
劉愷威:我覺得不同的階段肯定會有不同的理想。小時候想找一個白雪公主一樣的,后來我挺想找新聞女主播那樣很端莊的,但這只是想,當你真正遇到不是這種類型的時候你也不會說這不是我想要的。因為遇到的就是對的。
《風尚周報》:你覺得在一段感情中,男女雙方應該承擔怎樣的角色才能讓它保鮮得更長久?
劉愷威:不只是愛情,每一段感情包括友情等都需要每一個人用時間和愛去栽培它,每個人都需要愛和被愛,如果只有一方付出,也很難分誰要付出,就爭吧,就都有從心而發的主動的想法。我出來工作久了,對朋友和家人都越來越少見到,反而會更想去跟他們講電話。因為出來工作你很難找到一些人跟你去聊這個圈以外的事情,但你的確需要這些朋友去分散、去平衡你的一些想法,你會需要一些點綴。
《風尚周報》:婚后的生活方式是否會發生一些改變?
劉愷威:生活方式并沒有很大的改變,但是心理上感覺變化很大,會比以往更在乎責任,讓自己做得更有擔當。在做任何決定的時候,不會再理所當然地以一個人的角度去考慮,而是用一個家庭的角度去想事情。而且我覺得工作上面更有動力了,心里面有幸福感,每天心情都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