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瓶醬油很有名。食店知名如陸羽茶室、鏞記、蛇王芬等都是用它;食家著名如蔡瀾、唯靈等亦在專欄中多次提及,稱自己始終慣用這個牌子,是家中廚房常備之物。名家與名店之間口碑相傳,醬園本身就這么不起眼地待在中環街市的半坡上,九龍醬園。
他們家的醬油這么有名,加了什么好東西在里面?恰恰相反。除了選用加拿大無基因改造黃豆外,用料平凡之極。生產過程也不算復雜,煮豆、攤涼、加面粉、發酵、加鹽水、生曬,就是傳統的工藝。可關鍵就在這里。醬園的第三代傳人黃國輝說他們沒有秘訣,再三追問才說,“璜房”(發酵房)里的發酵是關鍵,溫度、濕度,具體說不好,要看天,憑經驗。 其實這不是秘密,傳統釀造醬油的方法就是看天吃飯的活計,受天氣陰晴、溫度濕度影響大,耗時長,于是上世紀出現配制醬油,加酸分解植物蛋白質,令制造過程加快至數日即可完成,可大規模制造,售價也低廉得多,終于占領市面上的貨架。但九龍醬園始終堅持老法子,從一粒黃豆變一支豉油起碼得要三個月。用大瓦缸盛載黃豆置于太陽下生曬,傳熱才夠均勻;讓黃豆有足夠時間發酵,蛋白質才能完全轉化為氨基酸,那樣醬油才夠香夠味。輝哥說,他們想快也快不起來,想大批量生產也沒辦法,只有老老實實做好現有的,“就好像煲湯那樣,用好材料以文火慢煲,就可以煲出靚湯”,同樣,雖然煲湯不難,“但阿媽慢火細燉的老火湯一定最好喝。”關鍵是看你肯不肯花時間用心思。
九龍醬園最出色的產品是金牌生抽皇,顏色黑亮,豉味鮮香,一問方知其實是頭抽的級數,難怪。頭抽是指黃豆經發酵后,第一次的提煉,所以最為香醇濃郁。取走頭抽后,再注入鹽水發酵,釀制出來的即二抽,再浸即是三抽。同樣還是以煲湯作比喻的話,用鮮雞煲的湯就是頭抽,用煲過湯的雞加水再煲則是二抽,有時還有三抽。九龍醬園賣的都是頭抽,其余的全以“美珍”為名出口國外。
“你覺得幾十元一瓶豉油很貴嗎?”輝哥問道,“買一條星斑、龍躉回去蒸,用劣質的豉油,會毀了整條好魚。那條魚可不止幾百元吧?用好豉油,味道會完全不一樣。而且又不是拿著瓶子喝,每道菜的豉油用量平均下來,根本用不了幾元錢。你還覺得幾十元買瓶好豉油很貴嗎?”
“八珍甜醋分外香……” 香港早年的電視廣告里,經常能聽到這句廣告歌,在香港、廣東地區長大的人,早已耳熟能詳。
八珍最初是1932 年在旺角花園街開辦第一間食品雜貨店,專售中國傳統調味料。現在包裝一新,不僅請來著名設計師陳幼堅設計包裝,還擴充至四間店鋪,中環分店裝修現代,不遜進口食材鋪。事實上,除自產的五十多種調味料外,八珍也還代理多種來自世界各地的有機產品。我們到訪時,還有肩膀上停著巨型斑斕鸚鵡的異國小女孩也同在此購物。
然而百醬八珍,最念念不忘還是那碗甜醋的滋味。八珍甜醋是八珍產品的代表作,由白米酒、生姜、丁香等天然香料精釀而成,香味馥郁,傳統的豬腳姜,少不了這一味。八珍自己出品的豬腳姜醋也很有口碑,豬腳燉得酥軟纏綿,姜身肥厚,酸甜醋味去除了油膩。現代一點的吃法還可用甜醋替代意大利黑醋,用來拌沙拉,或燒烤時調味,還有人加在雪糕上,倒也別出心裁。店中冷藏柜還有售甜醋鹿筋凍,小小一罐,就如啫喱狀小食,具補身滋潤作用,相信不少女生更是因為真的愛吃這味道。
除招牌的甜醋外,八珍還有香醋、陳醋、黑糯米醋、米醋、大紅浙醋、玫瑰醋及檸檬醋等。其他黃梅醬、仁稔醬、八寶醬等也值得一買。
那天抵港時跟攝影師說要去蛇王芬,“噢,有蛇羹吃?”他欣喜問道。“不,是臘腸。”
為什么要特地去一個做蛇饌的食肆買臘腸?其實這些食店的臘腸名聲一點不遜于自家的蛇羹。因為吃蛇肉總有不合季節的時候,所以在其他時候就開始賣臘腸,久而久之,就做成專業的了。
來到蛇王芬靠著墻壁找張小桌子緊密地坐下,喝盅料足味厚的燉湯,炒一碟芥蘭,再盛碗熱騰騰的白飯,將臘腸和鴨潤腸切作小小一盤,佐飯吃,真是完美的午餐。紅澄油亮的臘腸,透出玫瑰露酒的香氣,一聞就胃口大開;更令人迷醉的是醬紫烏褐的鴨潤腸,薄薄的腸衣,咬下去是脆的,有一絲微的韌度,鴨肝的香氣在齒頰間纏繞,可是絲毫沒有腥氣。有的地方的潤腸,買回去在家里蒸,鍋都揭不開,不吃肝臟的家人聞到受不了。可是真正好的潤腸,品相、氣味上就已不同,馬上下單買兩斤。
主理人吳翠寶(GIGI)告訴我們,潤腸好不好吃,腸衣是關鍵,一定要挑選頂級的粉腸,才能得到上好的腸衣。所以挑粉腸的人要很有經驗很會挑,不能等到吹干后才看出好壞;把腸衣拿回來鹽腌、吹干、處理過后,還要風干儲存兩年才拿出來用,實在是太費功夫。也聽說有人買回家蒸著吃,腸衣就沒這么脆,GIGI笑道,因為他們蒸之前會先在爐子上烘烤一下,自己回家做也可以先在烤箱里將之烤干,或以白鑊略炒。若是直接放在白飯上面蒸熟,潤腸里的油脂就會化出來,淌在飯里,這碗飯固然會很好吃,潤腸的質感卻不同了——好吧,我承認,即使她在講解的是失敗做法,我也聽得直吞口水。所以,買這蛇王芬臘腸作年貨送人時,一定要教對方正宗的做法。
這里有幾巴閉(粵語“厲害”的意思)?自封為“零食王”的蔡瀾先生,大贊他們家的檸檬干最好吃,還贈字稱他們是“檸檬王”。他們家的檸檬干,用手拈著吃也不會黏糊,吃起來又很鮮潤,軟硬適中,有檸檬的清香;附一包甘草粉,倒進去搖晃均勻,添一點淡淡的清甜,喉嚨很舒服。因此逢年過節這里便生意大漲,大家都去買來送人。
我們見到“檸檬王”的時候,他們還在永吉街斜斜的坡路上,不過已經是鐵皮檔,而非蔡瀾文章里提到的木頭車仔檔。故事說起來也有點小傳奇,因為流動小販檔的牌照不可繼承,唐老伯以八十二歲高齡退休后,兒子唐崇超接手卻兩次被抓,連推車都被沒收了,幸得蔡瀾和多位名人出面仗義求情,“檸檬王”才得以重生,不過形式就稍有轉變,成為進入固定的鐵皮檔——就在過往經營了三十多年的推車檔斜對面。
“檸檬王”的檸檬干是由一位隱身于西貢濠涌的謝師傅腌曬的,用的是泰國土檸,用鹽、糖、檸檬酸及其他秘制香料腌制。由于太出色,坊間出現多個冒牌貨,甚至連澳門都有“檸檬王”,所以要認清包裝紙上印有創始人唐伯的才是正貨。正牌檸檬王只此一家,就在上環永吉街上。
矜貴不是標價,是一種態度。陳意齋的招牌之一,是燕窩糕。香港作家李碧華說自己小時發燒不能吃飯又不肯吃粥,大人就給她吃燕窩糕;張小嫻也說燕窩糕用來哄女朋友最好,“接她下班時帶一盒,她一定愛死你。沒男朋友,就自己買來哄自己吧”。這雪白燕窩糕好小巧一條,以糖和粉壓成,夾雜燕窩碎。
更矜貴的不是燕窩碎。陳意齋的芝麻餅是人手做的,豬肉干是師傅逐片削的,所有的小東西都是用傳統手法、實在原料做成,吃下去是久違的踏實滋味,這份細致與堅持,矜貴不矜貴?無怪乎蔡瀾說這間精致的零食店能讓你吃出“時光倒流七十年”的滋味。就像燕窩糕,味道很清,“淡得像米,像忘了放糖”,哪里是現代人的零食,分明只能想象到穿絲質旗袍戴白絹手套的閨秀,放一小方于舌尖上,慢慢融化。收到這樣的年貨,你還有什么好挑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