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體育教學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體育教師必須要科學有效地將德、智、美等教育因素融于體育教學之中。
【關鍵詞】體育教學 素質教育
學校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體育是學校教育的子系統,其教育的目的與學校教育的目的相一致,也是以育人為目的,將德、智、體、美等融為一體。如果體育育體、德育育德、智育育智,依此類推,各自為政,并不能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如何將德、智、美等教育因素寓于體育教學之中,達到育人的目的,是我們每一個體育教師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寓德育于體育教學之中
1.精心備課,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熔體育訓練和德育教育于一爐。備課時,我們應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的,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組織、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教學。例如某班學生之間不能和睦相處,時有矛盾發生,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可選擇集體項目,如籃球、游戲等,將有矛盾的學生安排在一個組進行活動,通過比賽或做游戲,讓學生積極參與,團結合作,爭取勝利,通過激烈的比賽和有趣的游戲忘記過去不愉快的事,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重新建立友誼,有效地化解矛盾。
2.挖掘學生的閃光點進行教學。在體育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碰到一種學生:不求上進,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上課不專心,學習成績差,這種雙差生往往被認為“無藥”可救。其實不然,只要教師能找出其優點,利用教育手段,對癥下藥,這種學生是可以轉化的。這種學生的閃光點往往體現在體育方面。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其體育優勢,讓這種學生給其他同學做示范。然后,教師給予表揚、鼓勵,使其明白自己也有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這樣可以使其充分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其進取意識和上進心。
二、寓智育于體育教學之中
1.利用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注意力、記憶力和動手能力。體育和智育是不可分割的,在體育課中要嚴格要求學生掌握每項技術,因為每一項技術的學習,學生都要通過集中注意力進行觀察、識記和動手來掌握技術,如體操、田徑、球類等學習,都要注意觀察老師的示范動作,然后記憶下來,再動手練習,經過反復練習來掌握技術,所以我們可通過加強體育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智力。
2.利用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判斷能力。體育教學除了要求學生掌握技巧、技能外,還應教會學生一定的戰術,培養學生動腦筋分析問題的能力。如球類比賽,不懂得用腦去應賽,靠一身勁是不能克敵制勝的,這就需要引導學生想象對方會采用何種技戰術,思考如何組織,如何配合,堅持下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分析、判斷能力亦會相應提高。
三、寓美育于教學之中
體育和美育是密不可分的,都是藝術的體現,社會文化的一部分,體育和美育有其獨特的效能,寓美育于體育教學之中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1.根據青少年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塑造動作、形態美。體育教師應根據中學生的生理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如初中一二年級階段,學生處于長高時期,教學內容應以縱向發展的練習為主,使身體長高,如跑步、跳躍、體操、引體向上,發展柔韌素質;初中三年級和高中階段應以橫向發展為主,加強力量訓練和肌肉的塊頭發展。通過縱橫向的發展,塑造健而美的身體形態。
2.加強理論教學,傳授美的知識,提高審美觀,指導學生針對自身特點,選擇鍛煉項目。
3.體育課中,應從美的角度考慮布置場地和選擇練習的手段。布置器材、場地和選擇教法時設計新穎的圖案,使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和美的感受。
4.注意教態美和儀表美。教師是學生的直接審美對象,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對學生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教師衣著穿戴要整齊大方,講解動作要領和動作示范要做到語言和動作美的和諧統一,這樣能喚起學生美的情感,如果拙于表達而動作美或擅于表達而動作不美,效果就不理想了。
四、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勞動觀念教育
1.加強體育鍛煉,培養學生刻苦耐勞的品質和勇敢拼搏的精神。有些體育鍛煉本身就是勞動,教學上必須嚴格要求,積極鼓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培養學生刻苦耐勞的品質和勇敢拼搏的精神。
2.加強思想教育和勞動觀念教育。體育課中有許多內容可以有效地進行勞動觀念教育,課中所用的器材需要搬出和搬入,布置場地也需要體力勞動。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內容進行勞動思想教育,每當結束時,都要安排好學生準備下節課的體育器材和場地布置,合理地安排學生做這些工作,可以使學生感到勞動既有益于身體發展,又有利于別人的學習,樹立一種榮譽感、責任感。
總而言之,在體育教學中,只要教師更新觀念,改進教法,將德、智、體等諸多教育因素融于一體,體育教學不僅會有增強體質的功能,還會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1]錢書江.淺談提高初中生的運動能力[J].讀與寫.2012.
[2]張志永.加強體育教學,全面發展學生素質[J].教海拾貝.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