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唐東平從湖南省紀委常委的位置上卸任,擔任正廳級紀檢監察專員,去年下半年還擔任湖南省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督導組組長。他辦公室座椅后的顯眼位置擺放著一臺碎紙機,透露出他22年的紀委保密工作還在繼續。但在保密之外,唐東平很愿意“放炮”建言。
腐敗源于制度
1992年,唐東平在衡陽宣傳部工作。時任湖南省紀委書記的楊敏之看中了他的文采和研究功底,“你到我這兒來吧”。“當時紀委在整個黨委系統,地位不突出,作用不明顯。”所以他并不樂意到紀委去。
唐東平介紹,過去紀委并非反腐敗的主體,比如1984年全國打擊經濟犯罪的時候,主要由公安、檢察機關主導。“當時處于改革開放初期,很多地方要求紀委要松綁,比方單位自發福利補貼、公款請客吃喝都是那時冒出來的,但當時紀委就是要防止這些事情發生。這就為社會上包括黨的機關所不理解。紀委下去工作,有些地方在接待上就差別對待,其他部門去就吃飯喝酒,但紀委則沒有這樣的待遇。”不過,最終唐東平還是坐上了紀委的“冷板凳”,并為之效力22年,見證了紀委擴權的全過程。
1992年剛到省紀委的唐東平先在綜合處擔任副處級紀檢員。唐東平進紀委前后,紀委正面臨著巨大的轉折變化。“我進紀委之前,還處于反腐第一個階段,重點就是專項治理,剎風正氣。那時紀委基本上沒有案子,主要是清理“三種人”、平反冤假錯案,還沒有成為反腐敗的主力軍。進紀委后不久,開始開展反腐敗斗爭,紀委就站在了前線,明顯不一樣了。”
1993年初,十四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部署開展反腐敗斗爭后,紀委的地位、威望越來越高。
22年的紀委生涯中,他常常為一些實干派官員的落馬而扼腕嘆息。比如湖南華菱漣源鋼鐵有限公司瀕臨倒閉,但在原總經理宋煥威的管理下,漣鋼成為當時全國首批實行廠長負責制與全國首批推行利潤遞增包干制度的企業。“他出了事以后鋼鐵廠很多人都為他說情,甚至判刑以后廠里的人還到監獄里去看他。”在他看來,并非官員品質不好,而是誘惑太多,有時候想拒絕都拒絕不了,因誘惑而變質。
因此,唐東平更愿意把腐敗的原因歸結于體制。比如,湖南郴州貪腐大案,數以百計官員落馬,并沒有起到震懾作用。唐東平認為這是因為預防腐敗工作還沒有到位,支持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都還存在。
紀委如何辦案
紀委如何辦案?這一直是個秘而不宣的話題。
唐東平介紹,紀委辦案由初核、立案、審理、處分決定、批準五個環節構成。紀委有自己的“辦案點”,其實就是“雙規”的地方。把人拉到“雙規”的地方就相當于關了起來,這時需要大量取證,本人要承認,對方要承認,還要有旁證,三個證據都要完整,形成證據鏈。
“雙規”過程中,紀委最害怕出現當事人自殺或者當事人生病的情況,這樣不但案子辦不下去,紀委自己也很被動。湖南過去發生過當事人在辦案點跳樓的事件,之后辦案點就都設在一樓或者地下室了。墻、椅子、桌子全部是軟包的。電器線路在人夠不著的地方。一切布置都是出于安全考量。
由于紀委辦案要堅持原則,不怕得罪人,辦案人員經常受到各種威脅。唐東平介紹,2010年1月,湖南省永州市紀委原常委、市監察局原副局長王海洋和妻子在湘江浮橋邊散步,就遇到三個人拿著刀追打,幸好當時天色不是很明朗,夫妻倆跑掉了。
缺乏相對獨立
在紀委工作22年后,唐東平最大的感受是“體制內監督最大的缺陷在于缺乏相對的獨立性”。在紀委工作有一句話。叫做“站得住的頂不住,頂得住的站不住”,作為一名紀委官員,如果想要站得住,那就頂不住黨委的壓力;如果想頂住黨委壓力行使職權,可能就站不住。他批評“全國紀檢機構的設置至今都沒有一個明確規范的文件”。1997年,唐東平到北京培訓開會時就指出,紀檢隊伍不是一個正規軍而是一個雜牌軍。名稱、機構設置、職責定位、機構人數都不一樣。比如有的紀委可能下設有10個機構,有的是20個,湖南省紀委當時設立了監督檢查室。外省就沒有。
(摘自《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