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門是政府履行保障和改善民生兜底職能的重要部門,民政工作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聯系民生最緊密、服務群眾最直接、惠及百姓最具體。
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孝感市民政局認真梳理群眾反映的各類突出問題,立行立改,著力掃除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作風之弊、行為之垢,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服務大局提速
孝昌縣桃源社區婦女之家充滿著歡聲笑語,手工絲網花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在培訓老師的楊小丹指導下,一些不起眼的材料,在居民們靈巧的手中魔法般地變成一朵朵艷麗的花。
桃源社區是按照“產業新城、城市新區”理念和三個“1+×”建設的一個集生態宜居、居家養老、健身娛樂為一體的大型城市新社區,現住人口1.3萬人,三年內人口可過3萬人。社區里,居民服務中心、養老中心、鄰里中心比鄰而立,各項社會公共服務功能一應俱全。
桃源社區是我市三類新社區中的一個,全市共規劃建設三類新社區252個。目前已開工建設新社區161個。
三類新社區建設,是市民政局承擔的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之一。針對社區服務水平不高的問題,市民政局對全市200名社區干部進行集中培訓,免費為社區發放12萬元的培訓教材,幫助提高社區干部工作水平。我市三類新社區和三個“1+×”服務體系建設入圍“2013年度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候選名單。
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市民政局工作轉變作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能力不斷提高。不僅是新社區建設,“百大工程”項目建設推進順利。總投資1.7億元、建筑面積5.1萬平方米的示范性養醫結合的養老機構——市福利康復中心即將投入使用;市兒童福利院在“六一”之前也將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小院民,市救助站也將于6月底搬遷新址。
為民解困提質
4月,孝感市各銀行網點領取低保金的低保對象欣喜地發現,這個月的低保金比上個月明顯增加,一般家庭都增發了幾百元。
針對群眾反映低保標準偏低的問題,市民政局迅速回應,大幅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將城市低保月人均補差標準提高到243元,農村低保補差標準提高到107元,五保供養標準提高到集中供養4600元/年、分散供養3400元/年,城鄉低保對象醫療救助比例由50%提高到60%,年封頂線由5000元提高到10000元。調整后的標準高于全省和武漢“城市圈”平均水平。這種做法得到了省民政廳的充分肯定,要求全省學習借鑒。
市民政局聯合財政局出臺《關于做好貧困腎衰竭透析病人醫療救助工作的意見》,對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對象、困難優撫對象、經縣(市)級民政部門認定的有其他特殊困難的低收入家庭腎衰竭透析病人進行救助,救助標準為每人每年10000元。
針對低保審批中存在“關系保、人情保”問題,市民政局派出專班到縣市區深入鄉鎮村組,全面抽查核查低保審批情況。全市一季度共清退不符合條件的城鄉低保對象4800余人。
規范服務增細
打破慣性思維,增添主動服務的內動力,站在群眾的角度想問題,從細節入手,為群眾提供精細化服務。
“湖北社會組織網絡信息系統”開通了,社會組織可以在網上登記和年檢,為社會組織提供了方便。群眾用這個系統有沒有不方便的地方?市民政局干部以社會組織的身份進入系統,按程序進行登記、變更和年檢,來發現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易出現錯誤的地方,并完善方案。3月13日,該局召開社會組織負責人培訓會議,詳細講解社會組織登記、年檢的操作方法及要注意的問題。同時,開通孝感社會組織QQ群,隨時解答社會組織登記和年檢中出現的問題。對有些年齡較大、電腦操作不熟練的同志,民政干部換個上門輔導、示范,提高他們的操作能力。現在,各社會組織工作人員都掌握了登記年檢系統的操作方法,已有90多家社會組織在網上提交年檢報告,有3家社會組織在網上完成登記。
民政干部主動上門了解優撫對象的生活情況,并在全市開展“關愛革命功臣”活動,幫助困難優撫對象解決生活、醫療、住房問題。在各縣市區2-5個鄉鎮建立優撫對象服務中心,每個村聘請一名優撫對象聯絡員,第一時間掌握優撫對象的實際情況,解決優撫對象的實際困難,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每個優撫對象家中,讓優撫對象生活得更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