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類利益圈交織的資本市場,總有人想提前知道底牌,鋌而走險觸發內幕交易。2013年,證監會網站累計披露了30起內幕交易行政處罰案,詳述了部分案件的始末,從中可窺內幕交易之一斑。
多樣的泄密對象
統計顯示,上市公司內幕交易主要集中發生于三個敏感時段,即重組預案、財務報告披露和高送轉預案發布之前。泄密者主要為上市公司高管、重組標的公司高管,以及中介機構人士等。而牽涉內幕交易的關系網則包羅了親屬、密友、同學、師生、生意伙伴等“圈子”。
以中航重機內幕交易案為例,當事人曾林是中航重機原董事長趙某的生意伙伴,兩人在2005年一次聚會上相識。2006年,趙某擔任董事長的成發科技與曾林旗下公司合作開發了某項目。2010年,在中航重機重組消息公開前,曾林與趙某多次通話,并主導了旗下企業對中航重機的內幕交易,最終牟利逾400萬元。密友圈內幕交易的例子.比如春暉股份。公司第一大股東鴻匯投資的實際控制人江逢燦,在同意廣晟酒店借殼春暉股份上市后,將消息泄露給了多年好友羅建榮。羅建榮與其妻詹嘉綺于內幕信息公開前買入25 53萬股春暉股份,詹嘉綺甚至提前支取定期存單全部用于購買股票,頗有“豪賭”的意味。該重組事項后來流產,內幕交易者最終割肉離場。
易破的“防火墻”同學會、飯局通常是內幕消息的源頭。
以安諾其內幕交易案為例,關鍵人物徐某是安諾其股東嘉兆投資的實際控制人,其在獲悉安諾其重組的內幕消息后,泄露給相識多年的好友羅永斌及其妻蒯雯瑾,二者獲知內幕消息后提前“埋伏”,并于公司發布重組預案后的第4個漲停日全部賣出,共計套利約285萬元。
徐某是如何獲悉內幕消息的呢?飯局。徐某是安若其董事長紀某的大學師兄。2012年1月5日的晚上,紀某與徐某等人吃飯。吃飯的時候,徐某問紀某元旦在忙什么,紀某說在忙著收購湖北一家公司的資產重組事情。徐某問紀某進展怎么樣,紀某說月底就差不多了。此外,二人還聊了安諾其發展壯大的問題。
在酒桌上的觥籌交錯中,“防火墻”轟然倒塌。“不論是工作關系認識的,還是學校里認識的,多年交情下來都是朋友,關系已經很好了。一般在聚會或者飯桌上氣氛都很好,加上喝了點酒,這時候你要是真想打聽內幕消息,對方也會透露一些。”某上市公司高管坦言。
值得注意的另一類情形是,基金等機構的投資決策者,借助其與上市公司核心高管的關系,也會循循善誘刺探軍情,以獲取內幕交易謀利。“證券投資和德州撲克有共通之處,”一位基金經理對記者說,“這種考驗人性和充滿博弈的活動在投資圈比較盛行。在A股市場上,一些投資者總想提前看到下一張牌,另外一些則總想看到對手的牌,這也是內幕交易層出不窮的深層原因。”
此外,類似商學院的小圈子也容易成為內幕消息的散布地。在2013年震驚市場的昌九生化威華股份與贛州稀土的三角關系中,威華股份因相關賬戶在重組停牌前涉嫌內幕交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隨后有媒體指出,贛州稀土在轉投威華股份之前,已有一群資本大鱷低位吸籌威華股份,他們有個共同特征——均與威華股份董事長李建華是校友,畢業于長江商學院EMBA班。
嚴厲的違規處罰
那么,內幕交易者鋌而走險,是否就能獲得高額收益?
記者統計上述案例中已有結算金額發現,雖然從交易筆數上看盈利者居多,但從合計金額上看,賺的不如虧的多——上述內幕交易的虧損總額達3675萬元,盈利總額僅1521萬元。
在上述內幕交易案例中,宏達股份、安諾其、中航重機等公司的重組計劃最終以流產告終。有接近監管層人士直言:“不少重組終止的表面理由都很冠冕堂皇,其實硬傷都是內幕交易。”
有保薦人對記者說,為防止重組因內幕交易流產,有些公司甚至會向運作重組的核心人物許諾,等項目完成后會另發一筆金額不菲的獎金,“相比利用內幕消息賺錢,這種獎金拿得更加踏實。”
(摘自《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