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中開設過保險代理事業公司,所以我認識非常多保險從業人員,也從他們身上我見識人性改變的奇跡。
其中,一位非常成功的保險朋友,我看著他人行,從完全不懂保險,不懂銷售開始,前輩告訴他,賣保險要從關心別人,要從服務開始,他很努力學習,每一天笑臉迎人,熱忱的對待每一個他接觸過的人,經常打電話問候,生日賀卡,送小禮物,他的過度關懷有時會讓人害怕,因為每個人都看得出來,他關心背后的業務目的。
當時我在想,關心做得這么勉強,做得這么“假”,誰能接受他呢?
約莫十年之后,我們再度碰面,他仍然友善,熱忱,關心依舊,也仍然在做保險。存活著,就代表他做保險做得還可以,這時我已感受不出他關懷的勉強,那種“假意”已經不存在了,換之而來的是人情的練達。
當我再次聽聞他已經成為保險界的頂尖人物,后來再次見面,我十分訝異,他一臉和善,讓人如沐春風,似乎完全變了一個人,稍加深談,他的誠懇,善意,關懷,我充分感受,不只“假意”不再,連世故,練達也沒有了,換來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對待。
我想起了當年與日本保險界傳奇人物柴田和子見面的經驗,完全不像個超級銷售員,是個誠懇,善良的媽媽,讓人樂于接近,我知道當有人終身奉行一種信念,剛開始雖只有外顯行為的遵守,內心并未完全心領神會,這時難免有“假意”,可是只要持之以恒,日日行之,假意也能成真心,人的心性也隨之徹底改變。
我找到自我修煉的關鍵方法,真心的修煉,要從假意開始。
“假意”指的是行為表面的遵守,與人相處要愛與關懷,是否真心再說,但是行為上要先做出來,言語上的問候,相處時的禮貌,生活上的互相幫助,遭遇困境時的及時援手,剛開始一定是形式,這時假意大于真心。再如媳婦對于公婆,女婿對于岳父母,長官主管對于下屬,老板對于員工,老師對于學生,生意往來的雙方,這些都需要真心,也需要誠意,可是在互動的初始,彼此認識有限,要真心很難。可是只要正確的對待,不斷地重復,行為會變成信念,信念會感動對方,“真誠相待”就出現了,人性也就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