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節前后,漢川市民政局-組成四個工作專班,在全市范圍開展“訪民情、送溫暖”活動,進村入戶深入到群眾家中了解實情,并給部分困難戶、優撫對象送去慰問金。
情系萬千百姓,讓民政工作成為社會真情涌動的一個生命線和保障線。漢川民政工作人員用實際行動,把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情傳遞到每個角落里,把一切為了民生,一切為了發展,詮釋得淋漓盡致。
情系民生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2013年,漢川市城市低保保障線標準由325元提高到365元,月發放保障金321.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線年標準由1200元提高到2700元,月發放保障金288.1萬元,三類保障標準分別達到125元、100元、75元,城鄉受益對象分別達7818戶15112人和14642戶30353人。
該市不斷強化低保對象的動態管理,確保社會保障的公平合理。去年,對中心城區和重點鄉鎮100%入戶核查,取消已不符合低保條件對象755戶2323人,新增低保對象912戶1649人,農村低保退出不符合條件對象696戶1459人,新增低保對象1869戶3926人。
農村“五保”老人和孤兒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漢川市不斷提高其供養標準。該市共有農村“五保”老人3498人,其中集中供養949人,分散供養2553人。從今年1月起,農村集中、分散供養老人每人每年供養標準分別提升到3500元和2400元;對孤兒的基本生活費標準,在福利機構集中養育的孤兒為每人每月1000元,社會散居孤兒每人每月600元,生活費實行社會化發放。
逐步加強城鄉醫療救助,去年全市城鄉醫療救助2429人次,救助資金支出597.2萬元,并為全市46911名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對象免費參保參合。
情系雙擁落實優撫安置政策
人民視軍隊如長城,視軍人為子弟;軍人視雄關如故鄉,視人民為親人。
漢川連續四屆被評為“全省雙擁模范城”,這里留有賀龍、陳少敏、王平章、徐寶珊、魏人鏡等革命先烈的足跡。
該市加大優撫政策落實力度,落實殘疾軍人醫療保障政策,按照《漢川市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實施辦法》,繼續推行“四位一體”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制度,在全市33所定點醫院全部實行住院費“一站式”結算,落實了重點優撫對象的調標經費及補發資金,發放義務兵家屬優待金1000余萬元。同時,對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分批進行了修繕,投入資金400余萬元,解決困難優撫對象的生活難、醫療難、住房難的問題。
加大退役士兵安置力度是漢川市雙擁工作的特色。該市去年共接收退役士兵465人,其中為363人辦理了自主就業經濟補助手續,并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200余人次,實行就業跟蹤服務,搭建退伍軍人就業平臺。
同時,積極加強軍休所建設,深人開展“和諧軍休家園”、“和諧軍休家庭”創建活動,積極完成軍休干部接收安置任務,軍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情系老人推行居家養老服務
2013年以來,漢川市相繼組建了市、街道(鄉鎮)、社區三級養老服務網絡,負責全市養老服務工作的政策指導、服務管理和協調工作,為養老服務提供最基礎的保障。
去年,該市投資80萬元新建了漢川市居家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增設居家養老床位,配備健身器材,設置有老年人活動室、閱覽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娛樂健身場所。
社區是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基礎。漢川在城區17個社區全部掛牌成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實現居家養老全覆蓋。目前,城區共有享受政府全額免費服務的重點居家養老服務對象60余人。對正常運營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該局實施以獎代補的政策予以扶持。
努力探索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新模式。結合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分別投入資金,在馬口鎮的嚴家山、八大村,劉隔鎮福利院,灣潭鄉的德豐村、灣潭村,廟頭鎮的中心坮村,河東農場的長興鋪村,仙女山街道辦事處的劉家坮村建設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推動全市農村養老事業的發展。
全面發放高齡老人補貼是漢川市關心老年人生活的具體體現。該市對具有本市戶籍,以年滿80~89歲老人,每人每月30元;90~99歲老人,每人每月50元;10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200元分別予以補助。2013年發放高齡老人補貼共8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