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某患有精神病,但并不是特別嚴重,沒發作的時候,與正常人沒有區別。1年前,經人介紹,隱瞞了病情的陳某與劉某結婚?;楹蟛痪?,陳某精神病復發,幾個月后,劉某訴至法院要求離婚。陳某的父母作為女兒的法定代理人出庭應訴,對于女兒離婚沒有意見,但提出,離婚后,劉某仍對女兒有扶養義務,應按月給付扶養費用。
夫妻間的扶養義務以婚姻關系存續為前提,離婚時如果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承擔的不是扶養義務,而是幫助義務。根據婚姻法的規定,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除了扶養義務之外,夫妻離婚時還有幫助義務,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不難看出,扶養義務和幫助義務的分界線為離婚之時,換言之,扶養義務以夫妻關系存續為前提,一旦離婚,扶養義務就此終止,同時轉化為幫助義務。本案中,陳某喪失勞動能力,沒有收入來源,劉某應當給予的是經濟幫助。經濟幫助是暫時性的,扶養義務卻是持續性的,甚至是終生的。劉某與陳某的婚姻僅持續1年時間,陳某的病情與劉某沒有任何關系,如果要讓劉某為這1年的婚姻背上一輩子的扶養負擔,顯然也不合情理。
父母對已經成年但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仍然負有撫養義務,這種撫養義務,不因子女結婚而終止。父母對已經成年但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的撫養義務,基于父母與子女的關系而產生,只要這種父母子女的關系存在,撫養義務就必然延續。當然,在該子女與他人締結婚姻,配偶的扶養義務與父母的撫養義務競合時,父母對該子女的撫養可能處于休眠狀態,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父母撫養義務的終止,并不妨礙該子女向父母提出付給撫養費的要求。就本案而言,雖然陳某的父母對女兒負有撫養義務,但裁判文書中不應對此作裁判,因這屬于另一種法律關系,只能另行協商或訴訟解決。在本案中,法院只需判決劉某給予陳某一次性經濟幫助即可。此后,如果陳某生活困難,或者其父母無力撫養,那屬于社會問題,應當啟動社會救助機制,通過社會的共同關愛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