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3日中午,雨后初晴。王德瓊背著一個大包。一口氣登上去福利院的臺階,累得大汗淋漓。這天,他要為鎮福利院50多名院民送一批生活用品。
王德瓊今年54歲,當過14年副鎮長。2006年,王德瓊改任非領導職務后,一直擔任水布埡鎮民政辦主任兼福利院院長。
農村民政對象大多是弱勢群體,王德瓊身上隨時帶著筆記本,對他們的衣食住行情況進行記錄。
草池塘村6組村民譚文美,60年代因公致殘成為“老上訪”。王德瓊反復核查,確認其不符合傷殘定補政策,毅然取消了他的定補資格。當了解到譚文美患眼病失明,其子先天性智殘,房屋已成危房等情況,王德瓊爭取扶持資金1.45萬元,對其房屋進行維修,并將其納入低保對象。
村民譚元秀因傷骨折,花費醫療費3萬多元。王德瓊主動幫他辦理了相關手續,為他追補大病救助8000元。
一個冬夜,地處高山的許家灣村吳術勛家遭遇火災。王德瓊驅車80多公里,送去棉衣、棉被、慰問金,為他搭起簡易房。看到頭發結冰、雙手凍紅的王德瓊忙前忙后,吳術勛一家感動不已。
沙帽山村的譚志華、譚秋華是一對姐弟。他們的母親病逝不久,父親又因車禍去世,姐弟倆成了孤兒。王德瓊主動認領了姐弟倆,不間斷地給姐弟倆生活補助。
這些年來,王德瓊組織開展了“惠民助醫”“慈善助學”“溫暖助困”等活動,為一批困難家庭解決了治病難、上學難、生活難問題。
水布埡鎮福利院原在離集鎮50公里以外的地方。因設施條件限制,福利院僅集中供養13人。如何完善福利院設施,改善院民生活條件?這成了王德瓊思考得最多的問題。
清江水布埡工程竣工后,水布埡鎮出現不少閑置的住房。王德瓊多次找到清江公司和武警水電第一總隊,請求將營房以優惠的價格轉讓,用于改建福利院。在他的努力下,水布埡鎮爭取到一處閑置住房。此后,王德瓊按照“環境優美、空氣清新、設施先進、住養舒適”的要求,對福利院進行規劃和改建。
那段時間,王德瓊幾乎每天六點多鐘就上工地,搬磚頭、提沙漿。2011年4月的一天,由于連續多天勞作,王德瓊突然倒在工地上不醒人事,工人們急忙將他送到醫院。經醫院診斷,王德瓊患上左側放射冠區腔隙性腦梗死,只好住院治療。病情稍有好轉,他就匆匆辦理了出院手續趕回工地。
很快,占地300多畝、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的福利院終于建成。這成為巴東唯一被省廳評定為“三星級”的鄉鎮農村福利院。
近幾年,王德瓊引導院民種植蔬菜,興辦豬場、羊場、臘肉加工廠、養雞場,不僅讓福利院肉菜能自給,每年還能創收20多萬元,走出了一條“以院養院、生財補院、科學辦院”的發展之路。
水布埡鎮山大人稀,福利院的院民們回老家很不方便。王德瓊和妻子商量后,拿出家里的7萬元積蓄買了一臺私家車。此后,他的私家車就成了鎮里搶險救災的救災車、福利院院民的救護車、院民走訪親友的專用車。
王德瓊,這個基層民政人,以超越親情的大愛,讓全鎮17個孤兒不孤、209名五保老人老有所依、856名大病患者得到救助、487名重度殘疾人得到關愛、342戶重災戶和特困戶住進新房。2009年、2012年,他先后被恩施州表彰為“周國知式的民政干部”。2014年3月,王德瓊當選為“湖北最美民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