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看病舍不得打的士,哪怕只是一個起步價;舍不得在外吃早餐,哪怕只需花上幾塊錢,但他們卻每月擠出上百元錢,資助一個素不相識的寒門學子。哪怕是在自己癌癥化療期間,這份愛心捐贈也不曾中斷。在武漢市江岸區安靜社區,有一對罹患肺癌的七旬老夫妻,他們長期堅持默默助學的事跡感人至深。
夫妻倆相繼罹患肺癌
一口氣爬到八樓,當記者敲開戴景周老先生的家門時,已經累得氣喘吁吁。可以想象,一個只有半邊肺的七旬老人,每天來去是該是多么吃力。
今年74歲的戴景周和孫金巧夫婦,均是肺癌病人,并都做了肺切除手術。其中,戴景周的左肺全部切除,孫金巧的左肺則切除了一頁。正常人的肺,左肺有兩頁,右肺有三頁。
2000年8月,戴景周即將迎來他60歲生日,卻不想就在生日的前幾天,被查出來肺癌中晚期。“當時,在我的左肺中央發現一個腫瘤,醫生說只能將左肺全部切除。”戴景周說,左肺切除13年來,他只能依靠一個右肺呼吸。
生活的不幸并未就此止步,讓戴景周沒有想到的是,2010年,老伴孫金巧也被查出患有肺癌。巧合的是,老伴的肺部腫瘤也長在左肺。隨后,孫金巧也實施了肺部切除手術。
由于長期靠一個肺呼吸,戴景周的心肺功能所承受的壓力也大于常人,越來越感覺到有些力不從心。如今,除了肺病,戴景周還患上了嚴重的心臟病。
“以前,我從一樓爬到八樓的家里,每爬兩層休息一下。現在,我每爬一層樓,就休息至少半分鐘。每次上下樓,都需要花上10分鐘左右。”戴景周說。
就是這樣一對身體孱弱的老夫妻,卻一直熱心公益和助人。在戴景周書房的抽屜里,一本由省慈善總會發放的捐贈手冊上,密密麻麻記錄著這對老夫妻每一次的捐贈記錄。
金婚紀念日設愛心基金
2010年8月19日,孫金巧在同濟醫院腫瘤科住院,與她同住一個病房的紅安縣人晏冬菊,在辦理出院結賬時,發現還差300元錢。作為一個外地人,即將離開武漢的晏冬菊不知該怎么辦,于是找到同病房的戴景周夫婦。
“我摸了摸口袋,身上不到100塊錢。”戴景周說,他平時習慣在身上只揣些零花錢。看到晏冬菊無處借錢,他就以自己的名義找其他的病友借錢。
接過戴景周為自己借來的300元錢,晏冬菊感動地說:“等我下個療程9月4日來武漢的時候一定還給您。”后來,晏冬菊如約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談起這些助人為樂的事情,戴景周輕描淡寫地說。
2012年5月26日,戴景周夫婦迎來結婚50周年的金婚紀念日。“前不久,在報紙上看到省慈善總會推出小額冠名愛心基金的報道。”在與老伴一番商議后,戴景周決定以夫妻倆的名義設立一支愛心基金,命名為“戴景周孫金巧愛心基金”。
“我們都患有這么重的病,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盡可能地幫助一些人。”戴景周夫婦設立愛心基金后,每月定期匯款100元以上給省慈善總會。再由省慈善總會將這些善款捐贈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在病床上還惦記著給孩子匯款
2012年10月,在省慈善總會工作人員的安排下。老人的愛心基金對口資助一個遠在恩施山區的貧困學生小孫。當年,小孫以優異成績考入恩施州民族高中。然而,其父母均為下崗職工,無固定職業和收入,爺爺奶奶又年邁多病,家庭生活比較艱難。
“我們每月給這孩子寄150元的生活費。”戴景周說,與小孫結對兩年來,他們從沒和他聯系過,更沒有見過面,只是從省慈善總會工作人員那里了解到小孫的一些基本情況。
“我們不希望得到這孩子什么回報,所以也不愿主動去聯系他。”為了給小孫匯款,戴景周夫婦不僅要拖著虛弱的身體出門,還要步行一站多路走到最近的銀行去匯款,從未間斷。
2012年,做完肺部切除手術才一年多的孫金巧。癌細胞就發生了轉移。“癌細胞轉移到了頭部和腹部。”孫金巧說,因為考慮到自己年齡大了。所以一直采取化療的方式治療。僅去年,孫金巧就先后9次入院,期間醫院多次下達病危通知。
“去年365天,她在醫院就住了108天。”戴景周說,即便是在老伴化療期間,他們也從沒有忘記給小孫匯款的事情。
因為需要常往醫院里跑,從去年開始,他們將每月匯款改為每個季度匯款,但為了不耽誤孩子用錢,戴景周會確保在每個季度的第一個月20號之前把錢打過去。
捐贈不會停止除非我們死了
長時間的化療,讓孫金巧對化療的毒副反應有些吃不消。從去年11月份開始,孫金巧開始進行藥物治療。孫金巧吃的一種名為凱美納的藥,每盒售價3000多元,平均每粒藥價值140多元,且每天要吃三顆。“一個月,光是醫藥費就要1.3萬多元。”說起老伴巨大的醫療開支,戴景周多少還是有點心疼。
因為現實生活中,戴景周夫婦倆的生活很節儉。這么多年,他們從沒有在外吃過早餐。“早晨,自己在家下碗面條,打個雞蛋,成本也不過一兩塊錢,比在外面便宜多了。”戴景周笑著說,中午孩子們不在家,他和老伴熬點苞谷粥就對付了。只有到了晚上,孩子們下班回家,他們才炒上幾個菜,一大家人圍在一起吃。
那段時間,戴景周上午守在醫院,下午等老伴打完點滴,他就趕回家做飯。晚上,則租個床位陪護在老伴身邊。盡管醫院離他們家不過三四站路,打的也就是一個起步價,但戴景周卻每天擠公交車。現在夫妻倆每月的退休工資加在一起也就5000多元。對于他們捐款的事情,孩子們從沒有反對。
“雖然每個月的醫藥開支很大,但擠出一兩百塊錢做善事,還是有能力承受的,因此,這個捐贈以后也不會停止,除非我們死了。”戴景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