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投毒,心里是有憤怒和不滿的”
記者:宋教授,復旦投毒案引起了公眾極大的關注。隨著庭審、判決的展開,謎底一步步揭開。但還是有很多地方讓人很難理解,您怎樣看?
宋曉明:這個案子的確有一些有悖于常理的情節。比如,林森浩作為一個高智商的醫學人才,應該知曉所使用毒藥的毒理,具備基本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反偵查能力,但是最后還是做了一件有失水準的低智商的案件。
另外,從披露的信息看,林森浩與被害人并無很深的矛盾,彼此也無利益沖突,而且被告人已在求職中脫穎而出,在廣州找到了讓人羨慕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為何還要蓄意殺人呢?要解開這些謎團,只有深入林森浩的內心。
記者:林森浩一直辯解自己是被愚人節的玩笑刺激,想捉弄黃洋,沒想到釀成了大禍。從心理上看,他只是想惡作劇整蠱他人,還是想置他人于死地?
宋曉明:從整個案情看,特別是他使用的手段來看,他欲置人于死地的動機和目的是明確的。比如,在被害人的飲水中投放超劑量的劇毒藥物,作為醫學院的高材生應該是知道其致命的后果的。而且,N——二甲基亞硝胺,是很難通過臨床直接診斷出確切物質的;即使能診斷出,只要有致死劑量進入人體并開始發揮效應,現代醫學也回天乏術。所以。只是想惡作劇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記者:能夠根據公開披露的案件及被告人的信息,請為我們解讀一下林森浩的作案動機。
宋曉明:法院判決書認定,林森浩是因瑣事而采用投毒方法故意殺人。他投毒,心理是有憤怒和不滿的。那么,他的憤怒情緒是從何而來?我認為這與他嫉妒、自卑、敏感、脆弱的性格缺陷和處理人際關系及情緒調節能力低有關。具有這些不良因素的人在生活中容易遭遇挫折,而挫折往往使他產生憤怒、怨恨、敵視等消極情緒,并長時間難以排除,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如果受到一點哪怕很小的事情的刺激,他就會情緒發作,導致行為失控而作案。
林森浩嫉妒的是黃洋的活潑熱情
記者:您剛才講到,林森浩嫉妒黃洋,怎么可以看出來?
宋曉明:林森浩跟黃洋的性格非常不一樣,一個內向,一個外向。林森浩不是嫉妒黃洋的外表、學業成就和家庭條件等,他嫉妒的是黃洋的活潑、熱情,平時愛打打鬧鬧,人緣很好。這讓林森浩心里很不舒服:為什么這種人能和我并列,他膚淺,沒有思想,無憂無慮,還有那么多人喜歡他,這太可笑了!為什么我總是不受歡迎?
骨子里,林森浩是自卑的。他家境并不優越,林父早年在一家服裝廠打工,林母是個普通的農村婦女,識字不多,常年拉著一輛木板車,在鎮上的工廠里收購廢品,后來,一家人才從狹窄的土屋,搬進了如今的小樓,以出售紙巾、飲料等雜貨為生。特別是后來與異性交往屢屢受挫,自卑壓抑就更加嚴重。
自卑感強的人往往很敏感、脆弱,生活中更容易感受到不公平,容易受到傷害,導致惡性循環,難以自拔。
記者:林森浩會想,他這么做的原因可能不在黃洋,而是個人沒有把負面情緒調整好。判決之前,有媒體采訪林森浩,他是這么解釋的:“這個負面情緒也不來自他人所說的被當眾批評等事情,而是來自我跟宿舍另外一個同學之間的關系。有一次,我在床上睡覺,另外一個同學把腳放在床上來回動,發出沙沙的聲音。我當時就說哥兒們你輕點,沒想到他沖我喊了句‘沒動啊’。我當時就很憤怒。那段時間一直沒有控制好自己的負面情緒。”您覺得林森浩的自我剖析準確嗎?
宋曉明: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林森浩是個情商很低的高材生。情商高的人能識別他人的情緒,能夠通過細微的社會信號,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與欲望,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具有調控與他人的情緒反應的技巧。但很顯然,林森浩處理人際關系及情緒調節能力很差,容易為一些瑣碎事與人產生誤會甚至矛盾。
因此,生活中林森浩算是一個人際關系并不和諧的人,在宿舍與不止一人包括被害人有不愉快的事發生,這樣又影響他的負面情緒產生,負面情緒產生后因缺乏自我調節能力,長時間難以擺脫。
林森浩和馬加爵的共同點
記者:林森浩事件,很容易讓人想起多年前的殺人大學生馬加爵(2004年在云南大學宿舍連殺四名同學,引發了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事件”)。從人格和心理上看,林森浩和馬加爵是否有共同點?
宋曉明:從起因看,兩人犯罪都是由現實生活中的瑣事引起,不良情緒長期累積而導致行為失控。從人生經歷看,兩人也很相似,比如家庭環境都不算好。另外,他們都是人們心目中的好學生、高材生等。
特別是在性格上都有明顯缺陷,如內向、自卑、敏感、偏執、情感匱乏、人際交往能力差等。雖然他們的智商都很高,但他們對生命也都很漠視。
近年來,高材生惡性殺人案件時有發生,這也要引起家長、學校、社會和大學生自己的深刻反思。比如,作為家長來說,要懂得,孩子在幼年時需要心理撫養,一旦錯過心理教育的最佳時期再想挽救的話就會非常難。作為學校老師來說,要懂得學生性格與能力同樣重要。
記者: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提高情商?大學生跟室友相處,應該注意什么?
宋曉明: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情商對工作、人際關系的影響就變得特別突出和直接。如果你不好好控制情緒,就會對自己和他人產生不好的影響。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情商并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后天的培養息息相關。
我的建議是,要學會理智地表達情緒,而不是壓抑不良情緒。學會辯證地、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或者學會換位思考、換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情緒會隨之改變。最好掌握一兩種在關鍵時候克制自己情緒沖動的方法,如放松方法中的深呼吸、離開沖突現場、轉移注意力等。特別是要意識到在情緒沖動時不要做決定,更不要采取行動,因為此時自己是不理智的。
大學室友之間是非常親密的一種關系,很容易引起摩擦。跟室友相處,要注意別搞“小團體”,不要觸犯室友的隱私,彼此寬容、理解,有難相幫,自己有事情也要大方提出請求,千萬不要逞一時口快。
(據《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