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名利和詆毀左右,堅持做一個厚重的人,才能像金子一樣頂住狂沙巨浪,最后在那里熠熠閃光。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當天,對記者表示要用獎金在北京買房。慈善企業家陳光標聞訊。提出要送給莫言一套豪華別墅。莫言沒有心動,以“無功不受祿”婉拒了陳光標的好意。而面對獲獎后的記者采訪、商業代言、節目邀請,莫言也是一概回絕,他說:“作家最重要的不是開會和接受記者采訪,而是寫作。”
《菜根譚》有言,“人品做到極致,無有他異,只是本然。”諾貝爾文學獎無疑抬高了一個人的身價,但莫言仍然保持著莊稼人的本色。面對送上門的財富和機會,莫言堅守修身處世的原則,不受外來干擾,堅持一顆平常心做自己該做的事,樸實之語平增了人品的分量。這種交際境界,怎能不讓人挑大拇指呢?一個人無論在什么境況下,都應該注重德行,尊重自己,做真實的自己,才能綻放屬于自己的無限魅力。
菲利帕吉是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名清潔工,但是他并不甘于平庸,不懈地追求夢想,積累知識。他先花了八年時間熟練掌握英語,而后開始長達十二年的“蹭課”。他選修的是古典文學,而這個專業需要閱讀大量的希臘文和拉丁文典籍。有人嘲笑他:“你只能學習垃圾!”他卻滿不在乎,堅持每天上午聽課,下午到深夜打掃校園,回到住處后還要復習功課。菲利帕吉坦言:“有時候遇到太多的困難,真的筋疲力盡。可是,我不想放棄”。2012年,已經52歲的菲利帕吉拿到了古典文學學士學位,這位老學士不僅得到全校師生的尊重,也感動了世界。
殼牌集團的德格說:“當今世界最大的甚至唯一的競爭優勢,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菲利帕吉深知這個道理,職業的卑微沒有讓他消沉,反而利用環境優勢學習新知識,最終成就了自己。因此,暫時的卑微不要緊,只要心態不卑微,肯下功夫充實自己,為自己添增分量,以學識制勝,方有條件開創自己的一片天地。
為自己加重加厚,還體現在善于完善能力,突破成功路上的種種“不可能”。隋朝初年,梁彥光在陜西岐州為官,當地民風淳樸,他無為而治,政績斐然。后來,梁彥光調任河北相州刺史,此地民風惡劣,他仍按過去的方法治理,效果不佳。有人編歌謠嘲諷梁彥光不懂政事,說他是“戴著烏紗帽的軟糖”。隋文帝也開始質疑梁彥光的能力,罷了他的官。一年后,朝廷重新啟用梁彥光,梁彥光上書說:“請讓我重新到相州,我定會改弦易調,革除那兒的不良風氣!”再次赴任后,梁彥光問計百姓,討教下屬,制定了挖除隱犯、匡正民風的一系列措施,執行起來不留情面。不法之徒紛紛逃走,民風大有改善。
哲學家蘇格拉底說:“唯有成功,才是消除質疑的最佳途徑。”面對能力上的質疑,梁彥光如果因此自暴自棄,只能讓看低自己的人更加瞧不起,他將別人的質疑化為斗志,提升能力,發掘潛力,從而突破了事業上的“不可能”,充分證明了自己。交際中,勇于接受挑戰,完善自身能力,才會成為最后閃光的強者。
“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任何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從每一次為自己加重加厚開始改變的。一個人不被打敗的唯一辦法,就是讓自己加重加厚,使自己變得更強大。人生需要的不是溫床,而是要在德行、學識和能力上加重加厚,才能真正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