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種城市讓你的生活更美好?是繁華的大都市,亦或是安靜的村莊?按照中國城市化進程規劃,到2020年將有3.5億人口從農村轉移進入城市。以現今的水平增長模式計算,到那時,城市所需要土地面積將會是當下的兩倍。超高的建筑、密集的人口、復雜的功能,我們居住的城市在膨脹。將來在哪里生活,答案也許在水上,已經有建筑師在實驗了,他們稱在水上的建筑物容易移動,一旦它們需要轉移到別的地方,采用推和拉的辦法就可以改變位置,這不失一種節約資源的好辦法。
2004年9月18日至9月21日,武漢的“南大門”蔡甸區后官湖國家濕地公園,展開了一場設計并建造漂浮建筑的大比拼,500余名中法學生共同實踐、探索建筑與水之間的聯系。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青年建筑師們利用竹子,竹跳板,繩索,防水布,廢棄礦泉水桶等材料,圍繞“水”這一主題因地制宜,在后官湖上建造出一座座漂浮著的“瞬間城市”。
參與本次建造活動的學生有近百名來自法國,他們是“BELLASTOCK”團隊,于2006年策劃舉辦了“自建”節(Self-build Festival),旨在通過聯合建筑系的學生們集體創作出概念城市。每一個新概念城市都是一次探索:對建筑材料循環利用的探索、建筑的時間特性和使用的探索、團隊建造概念城市的探索,每一次探索都能產生一個非形象的、夢幻般的、烏托邦式的、充滿節日氣氛和和諧的世界。
BELLASTOCK自建節已在世界不少地區成功舉辦過,今年已經是第9屆,但卻是第一次來到中國,來到武漢,也是第一次以打造水上居所為研究課題。
事實上,早在2012年12月,法國建筑師團隊BELLASTOCK已經來訪過武漢,之后也多次到訪并就武漢地區的水域進行了一番考察。項目籌備期間中國和法國的建造研究團隊之間建立了頻繁的聯系。去年10月,由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的學生組成的10人行動小組在BELLASTOCK兩名團隊成員的指導下進行了有關材料實用性的研究,并于今年3月建造了浮力結構模型,確認了自建節初設系統的可行性。之后,“行動小組”還遠赴法國參加當地的建造節,親身體驗建造節在法國本土的運作并與當地參與者進行了更深入的交流。
武漢是中國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示范城市,在“武漢城市圈”建設的大背景下,武漢市攜同他的合作伙伴開展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可持續發展項目。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水上建筑不僅能適應民眾變化的需求,還可能靈活地應對氣不同的氣候變化,創造出真正有活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