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作家都把自己喜好寫作,歸功于從小養(yǎng)成的閱讀習慣,我也不例外。我甚至認為,這世界上每一個從事文字工作的人,都深知閱讀的重要性和享受閱讀的樂趣。
不過,我現(xiàn)在要講的“閱讀”,不只是用眼睛看白紙上的黑字,而是善用我們的感覺器官來閱讀這個美麗的世界。
閱讀什么?閱讀生活里的點點滴滴。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舌頭嘗、動手做、用腳走……譬如讀書、看展覽、唱歌、跳舞、畫畫、彈琴、打球、游泳、登山,乃至幫媽媽做家務,為爺爺奶奶跑腿;哪怕是看電視、聽收音機、玩電動玩具、養(yǎng)小貓小狗、種花鋤草,都是一種廣義的“閱讀”。
我有幾次到小學里和小朋友們談話,他們最好奇的一個問題是:“桂阿姨的寫作靈感從哪里來?”
我就說:“從感覺里來。”
我的好朋友孫晴峰寫過一本書叫《炒一盤作文的好菜》,她教小學生作文的基礎就是從“感官訓練”開始,也就是剛才提到的一個人要善用“視、聽、嗅、味、觸”這五種感官來增進自己的感覺能力。
小時候,我最喜歡“自己和自己玩”,因為我覺得很自由自在。其中一個游戲就是“調(diào)色”。一盒水彩、一支毛筆、一只調(diào)色盤、一沓畫紙、一小桶水,我就可以興致勃勃地花上整個周末來研究色彩的變化:紅色加黑色,紅色加綠色,紅色加黃色,紅色加白色……究竟會變成另外一種什么顏色?我也喜歡在媽媽的養(yǎng)雞棚里看來航雞和蘆花雞怎么啄米喝水。而那些剛從蛋殼里孵(fū)出來的小雞,總是擠在暖暖的燈泡下互相踩來踩去吵個不停,活像毛茸茸的黃色小粉蝶……
我還喜歡跟蹤一隊螞蟻搬運的路線,為一只黑狗和另一只白狗的決斗加油,反正這些游戲不花媽媽一分錢,我玩得很開心。
記得有一天放學,媽媽外出不在家,我就蹲在家門前的小河溝看大肚魚游泳。忽然,我嚇了一跳,就在石頭縫的黑洞洞里,伸出五個一吞一吐的頭!什么頭?小花蛇的頭!五條小蛇在做伸脖子體操。我看呆了,既害怕又好奇,愈看愈覺得惡心,愈惡心愈看得入神,直到媽媽在我頭頂大喝一聲,我才如夢初醒。
作家、藝術家因為善于觀察、感覺,往往可以把尋常事物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你能形容一片銀杏葉的形狀嗎?柏油馬路被烈日曬融踩上去的感覺是什么樣呢?雨后,小水珠落在蜘蛛網(wǎng)上的樣子你知道嗎?
在初習作文的時候,一篇文章頂多寫個七八百字,大道理一時裝不下也說不出,不妨就從小處著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