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很多人都只吃精細的白米飯,應倡導多吃粗糧、雜糧。粗糧中含有豐富的不可溶性纖維素,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統正常運轉,所以我們很多人都會買粗糧,感覺這樣就能有效的保障我們的健康,但是事實真是這樣嗎?下面我們就給大家說說粗糧如何吃最營養吧。
要明確的是,粗糧絕非多多益善。國家推薦的健康成年人每天粗糧的攝入量是50g,人們也可以根據個人的情況再適當做出調整,在30~60g區間為宜,一般占總主食量的1/3左右,最多不宜高過總主食量的1/2。
很多人覺得粗糧相對于面粉、大米不易變質,但事實并非如此,粗糧比大米、面粉更易變質。怎么判斷粗糧變質了呢?一是出現哈喇味,證明其脂肪已經氧化變質,如果吃了會損害健康。二是發霉,可能產生黃曲霉毒素,有很強的毒性和致癌性。生蟲的粗糧倒不會對健康有害,但口感可能變差。
粗糧的變質原因一般分兩種,一是由其營養品質決定,不飽和脂肪酸高的粗糧容易變質,比如薏仁米、糙米等;二是加工工藝的原因,比如燕麥片保質期就很長,這是因為加工過程中進行了滅酶處理,延緩了脂肪氧化。而燕麥粉就非常容易變質,因為燕麥粉與氧氣接觸的面積顯著增加,同時,加工過程中,脂肪氧化酶被激活。薏仁米、糙米容易變質也有這方面原因,加工過程中的糊化層損傷使脂肪酶活性更高。
粗糧買回家最好低溫冷藏。糧食不怕凍,放在冷凍室或冷藏室,品質基本不會發生變化,但要注意密封。開封后的粗糧要盡快吃掉,臨時貯存應放在陰涼、干燥和通風的地方。(來源:2014年1月8日尋醫問藥社區)(編輯/胡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