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許多教師都提倡作文個性化,那是不是就不要模仿了呢?不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就說過,模仿是創造的第一步。當代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先生也說:“模仿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以為這樣做沒有用,過去有些方法還是有一定用處的。一件事堅持了那么多年,總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要一個早上就把它全部否定掉。”
大家知道,寫作就要把握寫作的規矩法度。怎樣把握?不妨從范文中把握。這就需要模仿。模仿到家了,再綜合各家之長,并在這基礎上有所前進,有所創造,直至形成自己的風格。古今中外,無論哪個大文學家,沒有一個不是經過這條道路的。我們小學生作文,當然更是從模仿開始。
那么,為什么總有人反對模仿,說模仿束縛學生思想,是造成程式化作文的罪魁禍首呢?那是因為有一些同志過于著迷于機械模仿,對范文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一步,把同學們的作文都變成范文的“克隆”文,這不就千篇一律了嗎?要知道,我們說的模仿,主要模仿范文的規矩法度,旨在讓同學們把握寫作中規律性的東西。至于怎樣運用規律,那是“戲法人人會變,奧妙各有不同”,寫出來的作文決不會都是“克隆”文,而是千姿百態的。
這就是說,第一,要模仿;第二,要正確的模仿;第三,要在模仿的基礎上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