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現代汽車在超級碗廣告時段一擲數百萬美元,還只是為了讓舌頭拐不了彎兒的美國人民正確地念出“Hyundai”(現代的英文商標,用拼音讀的話是Hang Dei)這個詞。
然而2009年一場席卷全球的汽車工業危機卻成為了現代起亞集團崛起的契機,短短幾年,現代起亞集團的全球年銷量已經突破750萬輛,緊隨通用、大眾和豐田之后,成為了世界第四大汽車制造商。
與三星、LG之類的韓國巨無霸家族企業類似,現代起亞集團存在也是十分奇葩。如果你認為豐田系從配套廠到輪胎,再到音響甚至公關公司都一應俱全的產業鏈已經是聳人聽聞,那現代起亞集團估計能讓你把內褲都驚掉一兩條,從土地開發到廠房建設,甚至鋼鐵冶煉也能一手包辦。當然這還不是最牛的,1997年韓國政府破產重組之后,現代起亞集團成為了韓國政府的大債主,坊間傳言鄭夢九儼然成了垂簾聽政青瓦臺的太上皇。
1974年,現代汽車首款自主開發的車型Ponny(小馬)誕生,同年出口到美國,因為價格極為低廉,取得相當不錯的銷售業績。但這并非故事的全部,如同十來年前國內自主品牌的早期車型,小馬的質量也屬于慘不忍睹的級別,隱形眼鏡有日拋型的,汽車也有“年拋型”的。后來現代花了十多年的時間以及十倍于當時銷售收入的廣告投入,才平息小馬質量問題導致的一系列負面評價。
經由小馬事件的教訓,現代意識到品質的重要性,著名的“PQB”發展戰略也是在當時提出的。這一戰略說起來簡單,價格-質量-品牌,正是現代在不同階段的戰略重心,但踐行的過程并非易事。至少現代曾經推出的各種無腦流車型,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傳說中的雅紳特運動版。要說韓國人有一點還是值得敬佩的,當全世界都在嘲笑韓國車時,他們依然不屈不撓,暗地里憋著一股勁,想要證明汽車是韓國人發明的(笑),不好意思,是證明韓國車也有世界級的品質。
經過30多年的厚積薄發,現代起亞集團終于成功了。轉變的契機是一個叫彼得·希瑞爾的德國人,在汽車設計界,他可是教父級的人物,曾經擔任大眾集團的設計總監,更因為在設計領域的杰出貢獻而被英國皇家藝術大學 (RCA)授予的“榮譽博士”頭銜。2006年,當彼得·希瑞爾離開大眾轉投起亞時,這個消息一度被認為是愚人節笑話,因為這就像放棄蘋果公司開發總監的職務而去印度電信當工頭一樣令人費解。
隨后的幾年,人們開始理解希瑞爾選擇起亞的原因——在這里他是真正的“設計總監”,而非各位大佬踢皮球的借口——而他也確實帶領著起亞的設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福瑞迪、秀爾、索蘭托、智跑、起亞K9、起亞K7(凱尊)、起亞K5、起亞K2、起亞K3……對于一位設計師而言,沒有比隨心所欲地設計更有成就感的事情了。2012年12月29日,起亞汽車宣布,任命公司設計總監兼執行副總裁彼得·希瑞爾(Peter Schreyer)為新任總裁。至此,彼得·希瑞爾成為起亞公司有史以來首位外籍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