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舞蹁躚,侗歌悠揚。伴隨著濃郁的黔鄉文化之韻,日前2014“BMW中國文化之旅”回顧展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橙色大廳拉開帷幕。展覽由BMW攜手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共同舉辦,三十多個參展項目云集了貴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
再現探訪精髓 暢述傳承魂脈
今年夏天,BMW組織了兩支探訪車隊前往貴州,在這片神奇的文化千島上探尋、捐助和保護當地的多元民族文化。通過此次展覽,BMW更將一個充滿靈性與詩情的貴州帶到了公眾面前:從薈萃黔鄉特色的飲食風華到古樸動人的民俗文化,從精湛高超的手工技藝到繽紛多彩的民族歌舞藝術,共有三十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參展,包括實物展品百余件、圖片資料和多媒體資料近二百件。近四十位資深傳承人亦親臨現場,進行技藝展示與表演,為公眾鋪陳開一幅鮮活生動的民族文化畫卷。
為了使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現狀,《冬吳相對論》主講人、正安中醫創始人梁冬先生,知名作家、文化學者趙珩先生,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鄧鈞先生也應BMW之邀來到現場,與苗族長篇史詩《亞魯王》的整理和翻譯者楊正江先生一起帶來了一場以薪火相傳的文化魂脈為主題的精彩對話。對話從個人、家庭以及民族三個層面闡釋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同時展現了貴州非遺傳承人的執著信念。不論是堅持收徒授業、將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發揚光大的楊光賓,還是帶領鄉親們共同為古法造紙增添活力、鉆研世界級手工紙的王興武,抑或是為延續民族文化根脈而四處奔走、深入挖掘、整理、翻譯苗族長篇史詩《亞魯王》的楊正江,每個文化守望者背后的故事,都讓人們看到了貴州非遺傳承人那大山般堅韌的性格與風骨。這也正是古老的傳統文化能夠傳續至今、并且依然生機盎然的根本原因所在。
八年捐贈八百萬
持續助力“非遺”傳承
八年來,為喚起社會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傳承人群體的關注,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BMW中國文化之旅”不斷深入華夏大地進行探訪,累計行程已超過一萬七千公里,足跡遍布21個省及自治區、直轄市,探訪了中國六大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以及21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對其中77項亟待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研究課題進行了總計八百萬元的捐助,切實助力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作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成功典范,“BMW中國文化之旅”已連續七年列入中國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得到了政府、文化研究機構及公眾的廣泛認可與關注。
植根中國、融入當地是BMW對中國社會的長期承諾之一。作為BMW中國企業公民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BMW中國文化之旅”每一年的崢嶸歷程,均向世人展現了其不斷深入了解中國文化、融入中國社會的決心與努力。通過持續開展該項目,BMW不僅喚起了更多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同以及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自覺意識,也構筑了一個開放的文化保護平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主動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并積極探尋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使之能夠歷久彌新,永綻光彩,而這也生動詮釋了BMW所倡導的文明傳承之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