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芭蕾影響時代
“芭蕾”一詞本是法語“ballet”,它的詞源是意大利語“Balletto”,源自拉丁語“ballo”,意為“跳”或“跳舞”。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后來迅速在法國和俄國得到了發(fā)展和蔓延。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創(chuàng)立了如今我們熟悉的古典芭蕾,他對這種舞蹈形式的喜愛,促使他在這個時期建立了第一家專業(yè)的芭蕾舞團。雖然在1830年之后法國的芭蕾舞走入了衰退期,但是在丹麥、意大利和俄國,芭蕾舞依然非常受人喜愛。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俄國人謝爾蓋·狄亞基列夫(Sergei Diaghilev)領(lǐng)導的俄羅斯芭蕾舞團Ballet Russes,讓芭蕾藝術(shù)再次繁榮,并因為其獨特的服裝與配飾,引發(fā)了一股時尚風潮。
謝爾蓋·狄亞基列夫為了讓俄羅斯芭蕾舞團一鳴驚人,不僅邀請到了一眾杰出的芭蕾舞蹈家與出色的編舞老師,在布景和服裝設(shè)計上還邀請了許多出色的藝術(shù)家合作,其中畢加索與香奈兒女士都曾參與到其中。正因如此,俄羅斯芭蕾舞團在1909年演出的第一個晚上就引起了轟動,更從此影響了整個20世紀歐洲的文化和審美,從編舞、音樂,到藝術(shù)、裝飾,乃至時裝。俄羅斯芭蕾舞團更是對20世紀20年代風行的裝飾藝術(shù)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眾多珠寶品牌都或多或少受到其影響,在整個設(shè)計風格中都有著艷麗、奢華、富有異域情懷的格調(diào)。像是Louis Cartier從20世紀初,就把來自埃及、遠東和俄羅斯等芭蕾的一些設(shè)計靈感和風格融入到傳統(tǒng)的幾何圖案和抽象性設(shè)計當中。
美好時代讓舞蹈激昂
在1880~1914年這段時間里,隨著資本主義及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歐洲的文化、藝術(shù)及生活方式的發(fā)展日臻成熟,西歐與美國的貧富差距極具拉大。這段被法國上流社會稱為的美好年代(La Belle époque),是一個賦予與特權(quán)階級過著奢華生活的時代。也隨著這種氛圍的影響,巴黎的歌舞劇院中出現(xiàn)了一批風格獨特的歌舞女郎們,這些女郎往往被沒有受過專業(yè)的舞蹈培訓,而是用女性肢體線條與豐滿體態(tài)來獲得人們的關(guān)注。隨著巴黎“美好年代”讓人們對于奢華的羽毛與皮草、精致的高級服裝等這些上流社會潮流的崇拜,金錢、美貌、奢華的裝扮成為了走入這個時代主流的必備品。
紅磨坊、康康舞都在此時名聲大噪。其中La Belle Otero(Caroline Otero)是20世紀初最傳奇的舞娘。21歲時她進入了當時巴黎著名的Follies Bergere歌舞劇院,在她保存下來的眾多照片中,都可以看到她奢華的裝扮風格,其中她用珍珠寶石制成的胸衣和腰飾創(chuàng)造出當時極為轟動的服裝風格,并且新穎自創(chuàng)的表演方式也讓她成為了紅極一時的歌舞明星。當然,她的名聲還同她與眾多男性的風流韻事有關(guān)。作為眾所周知的上流社會交際花,這位“了不起”的歡場女王至少做過歐洲六位君主的情人,英國國王、俄羅斯沙皇、西班牙國王、威斯敏斯特公爵等紛紛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最后97歲高齡的Otero于1965年因心臟病在法國去世。據(jù)傳,戛納卡爾頓洲際酒店的圓頂原來就是按照這位西班牙舞娘La Belle Otero的胸部所設(shè)計的。
這種迷人、奢華、精致的風尚,以及那段時間多種文化藝術(shù)的碰撞,令這段時期成為珠寶蓬勃發(fā)展的時期,像是Joseph Chaumet(約瑟夫·尚美)就在這一時期再度從大自然的風潮中汲取靈感,以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穩(wěn)坐美好年代珠寶大師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