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穿上犯人的衣服會怎樣?
大多數人都有著制服情結,所謂的校服控、護士服控、警服控等大有人在,衣服穿在別人身上,可以影響我們體內的多巴胺分泌,若穿在自己身上,也同樣有奇效。
1971年,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學進行了模擬監獄實驗,目的是想了解人們社會角色發生劇變時的反應。一群大學生身著囚服或制服扮演犯人和獄警的角色。穿上那身服裝時,他們的言談舉止已經悄悄受到影響,表現出獄警和犯人應有的特點。后來獄警和犯人們漸漸入戲,甚至忘記自己只是實驗參與者,獄警開始虐待、羞辱犯人,囚犯開始盲目服從。原計劃14天的實驗最終因5名扮演者情緒面臨崩潰而在第7天提前終止,而一些平時標榜自己是反戰主義的同學也表示很享受獄警角色。
提問升級穿著不是影響看到的人嗎?
研究者對此解釋是,人們在接受一個社會角色的同時,也會表現出社會規范賦予這個角色的行為方式。如同在體育賽事中,穿紅色運動服的運動員表現出更多的主動進攻,就連裁判也潛意識地認為穿紅色的運動員更有侵犯性。紅色會令我們激動,但穿在自己身上時,應該激動的是看到它們的人,為何一切都反過來了?
Point:著裝認知
美國西北大學的亞當·格林斯基教授提出一個新概念——著裝認知,他認為穿著會影響人的認知。而歐洲的一個科學家Geugen也間接證明了這個觀點,在法國的酒吧里,他讓兩組女孩坐在那里,一組化了妝,一組沒化妝,都等著男人主動搭訕。結果沒化妝時一個小時內平均只有3個男士搭訕;化妝時一小時內則平均有5個男士搭訕。
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是化妝品影響了男人的審美,但是它確實證明了化妝的女人比不化妝的女人對異性的吸引力更強。且實驗中還發現,化妝后,兩位女孩增加信心,細微地改變了她們的行為,會做出一些鼓勵男人們來接近的小動作。這說明一個人的穿著打扮的確通過自身和衣服含義的聯結,不知不覺影響了自身注意力,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思維、感受和行為方式。女為悅己者容正是這個道理,美麗的妝容如同一件漂亮外衣,一旦披上就會讓人潛意識覺得自己本來就是美女,從而達到在面對男人時更加自信大方的目的。
著裝對了你就是美女
通過“著裝認知”,我們完全可以讓自己活得更加漂亮:常穿紅色衣服,紅色是熱情的顏色,會讓穿著者潛意識渴望得到更多的關注,而且顯得充滿自信;同樣的,高跟鞋也有這樣的作用,不僅能抬高臀部,拉長腿部線條,而且有一種“請認真欣賞我優美背影”的潛臺詞,沒有什么比內心與外貌兼修更容易討得男人喜歡的事兒了。
所以,為了更好地從那些(寧愿死也要拖稿的)作者那要來稿件,本刊編輯們每天都是穿著城管的制服在努力工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