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無疑是一個人重要的財產。在這個房價高不可攀的時代,當許多人仰望著高樓默默地暗嘆,何時才能有屬于自己的蝸居時,那些被曝光出來的貪腐官員房產數量總是深深地刺痛著人們的眼睛。而下面這則新聞讓人眼前一亮:國土資源部(以下簡稱“國土部”)正計劃將《不動產登記條例》送審稿上報國務院,不動產信息登記管理基礎平臺將與官員財產申報信息系統并軌,官員瞞報登記資產信息將被“剎車”,“依法以人查房”已被寫進條例,全國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實現互通互享更是“板上釘釘”。
承載了“降房價”、“反腐”等期待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到底威力幾何?
貪官與房子,一對天生的孿生子
近年來,官員擁有多套房產的消息,一方面不斷刺激公眾的敏感神經,同時涉房腐敗案件頻發,也給有關部門懲處腐敗官員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和重要的線索。但是由于房產統一登記制度缺失,各地房產信息聯網制度不健全,使得房地產成為腐敗官員安置不法財產的主要渠道和保值形式。
這些年,官員財產公開一直缺乏實質性的政策進展,而不動產登記和住房信息聯網的推進無疑有利于反腐工作走向深入。在今年2月召開的國務院第二次廉政工作會議上,建立健全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被認為是加強反腐倡廉基礎制度建設的重要方面。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官員的腐敗與信息公開透明度低存在密切聯系,而不動產基礎數據的不健全也為腐敗官員安置不法財產提供了可乘之機。因此,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官員不動產信息的透明度,從而摸清多占多用、占而不用和不正當交易的問題,發現腐敗活動。
中央黨校教授林喆表示:“過去官員財產申報填了表之后,就直接鎖到柜子里,缺少審查機制。不動產登記制度的推進為官員財產申報提供了一個便利的審查機制。這一制度無疑對當前的官員腐敗問題帶來震懾作用。”
但也有不少專家對此并不樂觀,認為這可能僅僅是輿論的一廂情愿。
“很多人覺得不動產統一登記能反腐,是因為他們認為,建立信息公開查詢系統后,就能隨便查詢官員的財產情況,一些不動產領域的腐敗現象會自動暴露。這樣理解是一種誤讀,不動產登記資料公開查詢制度建設,必須同時滿足保護財產權和公民隱私權的需要,合理確定查詢范圍,根據查詢主體和查詢目的設置合理的界限。”中國土地礦產法律事務中心副總登記師劉燕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除了查詢受限外,有關專家也指出,目前不動產登記并非強制。如果有人收受賄賂的房屋后不拿來交易,完全可以不辦登記。就算辦登記,也可以登記在他人名下,或違法取得多個證件來辦理登記。這種情況下,單靠一個統一登記制度很難實現反腐目標。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程嘯指出,不動產登記機構只能進行形式審查,無法進行實質審查,根本無法查驗真偽。因此,不能對不動產登記的反腐作用期待過多。
有專家建議,為避免官員在他人名下購置房產,可以對不動產(房產)實施強制性登記,即在相關法律法規中明確,只有經過公證的房產才受法律保護。中國公證協會副會長王公義稱,這樣既有助于切實保障公民房產交易的安全,減少房產糾紛,還可以使國家全面準確了解公民房產擁有情況,對老百姓反映強烈的一人名下有多套住房現象有一定遏制作用。
看來,登記不動產能否成反腐新利器,還需對信息查詢方式和權限進行必要說明,也需要其他反腐舉措加以配合。
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將是
樓市調控的核武器
除了反腐的效果外,降房價是公眾對不動產登記的另一個重要期待。
有業內人士認為,實施不動產登記制度,是一項基礎性工作。若再跟進住房信息公開和房產稅,持有多套房產的成本就將上升,這將帶來的一種可能就是,買房人對投資房地產熱情下降,同時很多房源可以釋放到二手房市場,帶來供應量的增加,進而帶來房價下降。
去年,房地產商潘石屹曾經表示,如若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房價馬上會跌。不過,另一地產大佬、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在微博上呼吁“別放空炮”。2007年,《物權法》出臺就提出實行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不過對于任志強的呼吁,潘石屹表示“也許這次狼真來了”。
“房產與腐敗之間的關系很難割裂開,從已經查處的腐敗官員看,一個特點是擁有大量灰色房產。”任建明認為,單純從抑制房價的角度來看,不動產登記制度確實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房地產登記系統的建立,表明了長效機制的建立速度可能會超過很多人預期,這也會對市場部分灰色房源存量有威懾作用,可能會出現部分拋售。
據報道,已經有很多大中城市出現了豪宅、別墅等二手房“拋售”的現象,動輒降價幾百萬元以吸引買主。隨著反腐力度不斷加強,一些官員拋售房產在短期內或將持續增加。大量囤積住房的集中入市、恐慌性拋售,將迅速增加市場供給量,對市場房價將起到平抑作用,房價穩定或者走低極有可能出現。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就曾表示,“反腐也是一種調控”。
因此,不少人認為,全國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將是樓市調控的核武器。
不過并非所有人都持樂觀態度。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房價偏高和部分城市房價漲幅偏大這個因素非常復雜,不動產登記對于降房價的作用有限,盡管不動產登記制度的震懾作用會逼出官員或高管多余的房產,但這個量與整個二手房市場的量相比還是少數的。
無論客觀出發點如何,一季度全國城市地價監測報告明確提出,不動產登記制度工作的推進已影響到公眾對房價的預期。
房產稅前奏?
有說法認為,不動產統一登記的一個主要作用是為開征房產稅做準備。
房產稅目前尚處于試點狀態,未來的全面鋪開只是時間問題。而稅收能力作為國家能力的重要內容,掌握最基礎的房產信息,自然是征收房產稅的前提所在。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符啟林表示,不動產登記可摸清全國房地產底數,有助于確定有關稅收制度的走向。“哪些人擁有多處房源,哪些人是自住房,各自比例有多大,這些基礎信息都需要通過統一登記來獲取,也將影響未來房地產稅的立法。”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賈康此前也表示,不動產登記相關法規的推出,對房地產稅制度的推廣有一定技術支撐作用。
中原地產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說,不動產登記系統有助于推動全國房地產信息聯網,為房產稅的全面征收提供基礎條件,房產稅的推進將會明顯加速。
但民眾對此似乎有些擔心。有網友提出。2000年,銀行儲蓄實名制推出后,全國各界群眾都像喜迎油價上漲那樣鼓掌歡呼,認為貪官會水落石出。但貪官沒整出幾個,倒是迎來了利息稅的征收,開心的大嘴還未合攏,銀行的存款卻被掏走了一塊。“如今房地產統一登記制度的出臺,恐怕房產稅也將在不遠的地方等著你。”
“一個條例出來,官員害怕,老百姓害怕,那這個條例可能就失去操作性,登記信息也會失去真實性。”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說。
劉俊海表示,不動產信息登記本身不是為了征稅做基礎,涉及到房產稅何時開征、如何開征、如何做價值評估等,必須有單獨的房產稅法,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
應該說,《不動產登記條例》的出臺具備多方面的重要影響,除了輿論關注的上述影響,作為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基礎數據,不動產登記有著深遠而重大的意義,是一系列經濟社會政策的組合拳之一。市場經濟的本質是產權經濟,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是不動產物權的確認和保護制度,對于保護不動產權利人合法財產權,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