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和老婆一起掉河里,你先救誰?”這是一個考驗男人的經典問題。
2012年7月22日,安徽青年郭東攜妻子和母親劃一條小船打漁。中途,小船忽然失去平衡,三人同時落水,而三人中只有郭東會游泳,郭東迅速向妻子游去,一把拉住她,使勁拖著她游到了船邊,然后讓她拉住船邊的環子。
隨后郭冬轉身去救母親。此時,他的母親在水里一會兒浮上來一會兒沉下去,郭東扎個猛子過去從水里托起了母親,但母親已經昏厥了。
醫生說,由于病人有高血壓,落水后又受到驚嚇,剛開始有點昏迷,到了醫院后嘔吐、頭昏,若是再遲一兩分鐘,就非常危險了。
事情發生之后,郭東受到了不少的非議與指責,甚至謾罵。
記者采訪郭東問:“為什么先救老婆,后救母親?”
郭冬說:“當時沒想那么多,只是看到老婆離我稍微近一點,我就游過去先救她了。”
郭東的臨場選擇,錯嗎?
想起一則與此驚人相似的故事:法國著名作家貝納爾,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和劇本,在法國影劇史上占有特別的地位。有一次,法國一家報紙進行了一次有獎智力競賽,其中有這樣一個題目: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失火了,情況只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搶哪一幅?結果在該報收到的成千上萬的回答中,貝納爾以最佳答案獲得該題的獎金。他的回答是:“我搶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
答案不言而喻。其實,目標的選擇,就應該鎖定最有希望實現的那一個:救人也好,搶畫也罷,舍近求遠,往往適得其反,極有可能人財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