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世紀50年代錢學森要求回國被美國無理阻攔時,中國也扣留著一批美國人,其中有違反中國法律而被中國政府依法拘禁的美國僑民,也有侵犯中國領空而被中國政府拘禁的美國軍事人員。美國政府急于要回這些被扣押的美國人,但又不愿意與中國直接接觸。
1954年4月,美、英、中、蘇、法五國在日內瓦召開討論如何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國際會議。出席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聯想到中國有一批留學生和科學家被扣留在美國,于是就指示說,美國人既然請英國外交官與我們疏通關系,我們就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開辟新的接觸渠道。
中國代表團秘書長王炳南于6月5日開始與美國代表、副國務卿約翰遜就兩國僑民問題進行初步商談。美方向中方提交了一份美國在華僑民和被中國拘禁的一些美國軍事人員名單,要求中國給他們回國的機會。為了表示中國的誠意,周恩來指示王炳南在6月15日舉行的中美第三次會談中,大度地作出讓步,同時也要求美國停止扣留錢學森等中國留美人員。
然而,中方的正當要求被美方拒絕。7月21日。日內瓦會議閉幕。為了使溝通渠道不中斷,周恩來指示王炳南與美方商定自7月22日起,在日內瓦進行領事級會談。為了進一步表示中國對中美會談的誠意,中國釋放了4個被扣押的美國飛行員。
1955年7月25日,我外交部成立了一個中美會談指導小組,由廚恩來直接領導。8月1日,中美會談由領事級升格為大使級。
中國作出的高姿態,最終是為了爭取錢學森等留美科學家盡快回國。可是在這個關鍵問題上,盡管中美雙方接觸了十多次,美國代表約翰遜還是以中國拿不出錢學森要回國的真實理由,一點不松口。
關鍵時刻,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陳叔通收到了一封從大洋彼岸輾轉寄來的信。拆開一看,署名“錢學森”。信中的內容,正是請求祖國政府幫助他回國。
這封信是錢學森當時擺脫特務監視,在一封寫在小香煙紙上寄給在比利時親戚的家書中,夾帶給陳叔通副委員長的。這樣一封非同尋常的海外來信,當天就被送到周總理那里。“這真是太好了,據此完全可以駁倒美國政府的謊言!”周恩來總理當即叫外交部火速把信轉交給正在日內瓦舉行中美大使級會談的王炳南。8月1日,中美大使級會談剛開始,王炳南就率先對約翰遜說:“大使先生,在我們開始討論之前,我奉命通知你下述消息:中國政府在7月31日按照中國的法律程序,決定提前釋放阿諾維等11名美國飛行員,他們已于7月31日離開北京,估計8月4日即可到達香港。我希望,中國政府所采取的這個措施,能對我們的會談起到積極的影響。”可談到錢學森回國問題時,約翰遜還是老調重彈:“沒有證據表明錢學森要歸國,美國政府不能強迫命令!”于是,王炳南便亮出了錢學森給陳叔通的信件,理直氣壯地予以駁斥:“既然美國政府早在1955年4月間就發表公告,允許留美學者來去自由,為什么中國科學家錢學森博士在6月間寫信給中國政府請求幫助呢?顯然,中國學者要求回國依然受到阻撓。”在事實面前,美國政府不得不批準錢學森回國的要求。1955年8月4日,錢學森收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攜帶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終于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踏上返回祖國的旅途。
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